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2011年國慶仙岩寺禅修小參答疑(五):離種種相

  問:昨天聽法談時聽到,不管美或醜,心中沒有喜樂的感覺,如果這樣,會不會沒有了感覺?

  答:這個境界達到了時就會清楚是怎樣。一般人看到什麼就執取什麼,執取是因,結果是煩惱。如果得證到不苦不樂的境界,我們自己會很清楚是怎麼樣的。

  問:感覺有人在看著動作,比如現在說話,感覺有人在說話。

  答:有這樣的狀態不用去理它,不用去分別它是怎樣。

  問:如何破除“孤獨感”?

  答:要知道這些都是心造作出來騙自己的,不理它,不隨它,覺知它,提起正念,這些孤獨感自然會消失的。

  問:我第一次學動中禅,練習時感覺很靜,下午感到害怕,顔色青青的。

  答:這是自然現象。出現的相、聽到的聲音,都不要去管它,回到手部動作,回到覺知,不要迷惑于相,趕快回到覺知。

  問:焦慮怎麼對治?

  答:當有這樣因緣發生了時,安然地隨順因緣,不用擔憂,外在的事就按外在規定去做,不用去想,知道這些道理了,就放下它,不用裝在心裏面。有焦慮是因爲覺性不夠強,生起了焦慮是無明變成果了,變成了果了就放下它。要很清楚,我還很擔憂,還是因爲覺性不夠,後知後覺了,就放掉它,讓它隨自然飄走。

  問:焦慮沒法放松,強迫性焦慮怎樣放松?

  答:一步一步,有次第地培養覺性,如學走路學開車一樣,不斷地去學去調就可以。一直很輕松地去修練,不要擔憂。修行者要看透這些,不要因爲這個事情而改變修行。

  問:如何對治情緒?

  答:修行動中禅,培養覺性。覺性是管理情緒的法,只是現在覺性還很弱,沒有上軌道。當覺性強時,它會處理情緒。

  問:犯困時出現幻相。

  答:修行過程中幻相會出來騙人,這很正常,不用去管它。

  問:第叁天才完全感到覺知動作,有幾秒看到自己的手、頭、腿沒有了,不知道這是我的幻覺,還是真正的情況?

  答:這是不真實的相,讓我們體會一下就消失了,不要管它。

  問:打嗝。

  答:四大不調,毒氣排出,這很正常。

  問:門響時心顫。

  答:覺性弱,很正常,不用管它,繼續培養覺性。

  問:練習過程中,過去感覺已經放下的事情,現在又想起來了,強烈到要哭泣,只得停下來一段時間,再回到手部動作,這是爲什麼?

  答:因爲過去的畫面太強烈了,覺性比較弱,沒有辦法擋得住過去的念頭,停下來,也覺知,當它消失了,再回到手部動作。

  問:上午忽然發現身體空掉了,打坐疼的感覺減弱了,下午腿又疼了,這是爲什麼呢?

  答:這些狀況是無常的,會變,不能維持很久,不用管它。

  問:不管情緒,回到當下,這個情緒是不是壓抑了?

  答:不要壓抑情緒,不要控製情緒,讓它自然地出來,不要理它,不理它就是放掉,讓它自然地飄過去,給它過去,覺知當下的動作。

  問:不管它,很難做到“不管它”。

  答:回到覺知的所緣,不跟著情緒。

  問:以後,它會不會反複出現?會不會自己沒有了?

  答:它反複生滅,不理它。覺性強大時,可以根拔,可以斬斷它。

  問:有一段不想動了,了了分明,無事閑觀一片心,是不是不動只觀就可以了?

  答:不用停下來,出現這種狀況,你以爲是了了分明了,若一停下來,就會貪著這個境界。有時候會來一個這樣的“了了分明”的境界來騙你一下。沒有達到究竟,都不能停下來。

  問:坐禅時總是出現四個字?坐禅結束就忘記了。

  答:繼續培養覺性,有了覺性它就會消失的。

  問:執著的東西會浮現,不管怎樣覺知手部動作,還是腳步動作,一直沒有辦法消除。

  答:執著,其實它是一種嚴重的病,要馬上治好它不可能,要一步一步地治。它浮出來時,就是果呈現了。要多多練習,作好因,才會抵消這個果。不要著急,不要要求,一步一步提升,如果覺性強大了,它會消失的。

  問:晚上做惡夢,哭了,還說夢話。

  答:這是自然現象。深層的心還有煩惱,會通過夢反應出來,這很正常,不用去理它。

  問:做動作時,感覺內部跟著在一起動。

  答:這樣沒有關系,不要忘記了覺知手部動作。

  問:感覺輕安,身體有氣,有燒燭的感覺。

  答:覺性增長了時,這些問題會消失。

  問:修的時候,畫面出來,行禅時比較多,並伴隨著情緒。

  答:念頭由心造作出來了,畫面也是念頭的一種,心造作出來的。無論念頭還是畫面,都不用管它,若管它就會掉進去了。不斷地修,不斷地練,直到覺性強大,超過念頭畫面。如果覺性強大了,這些都會消失的。

  問:某一瞬間沒有念頭,沒有了“我”,感到恐怖,沒有念頭就沒有“我”了。

  答:因爲“我”造作,變成“念頭”,“念頭”與“我”輪流造作。沒有“念頭”與“我”是清靜的、光明的,就沒有恐懼。

  問:頭沈、想睡;餓了、冒汗;手痛,舉不起來。

  答:不真實的東西生起來,演變、消失,是假相。

  問:練習時出現流淚、昏沈,身體反應。

  答:不用管它。

  問:是不是感覺好時多練一下,感覺不好時就少練?

  答:感覺好時多練,感覺不好時更要練,越修不好越要練。魔就是這樣,修不好不修了,它就在那裏哈哈大笑了。

  問:有一種體會,離苦的狀態,身體不是真正的我,心也不過是欲念妄念的結合體,身體被否定了,心也被否定了,既然無我,痛苦也沒有了立腳的地方。這個體會不穩定,有時感覺深刻,有時還是隨著妄念走。這個體會是不是真的?

  答:它讓你體會無我的狀態,瞬間的體會。

  問:如何讓它穩定,打成一片?

  答:保持正念,繼續修,要達到正覺圓滿時,它才穩固,所以不要忘失自己,不要執著在這樣的狀態,不要有所求,若變成要求的話,就變成了障礙,“想得到”就會出現一個境相來騙你。因緣具足時,它會自證自知。

  問:如果出現這個狀態,就不用做手部動作了?

  答:還是要。

  問:不要追求這種狀態,時刻到了,它自然會出現,也就是不需要去攀緣它?

  答:是的,它是自然的。智者說,當我們融入自然,就一體了,不用刻意,覺性的本性就是如此。

  問:動中禅是什麼都不想,只要隨動覺知就可,與之前讀過的一本書上介紹的方法不一樣,那本書上說把痛苦的事情想起來,想哭就哭出來。爲什麼不同?

  答:心理學與佛學不一樣。佛學教人要放下痛苦,不要去管它,不要去理它,它只是過客,它會消失。不需要去管它,自然出來,自然消失,不要把它抓住放在心裏。

  問:什麼都不想,是不是逃避?

  答:不是逃避。修行好象一個運動家,要拿到冠軍,就需要去練。修到覺性圓滿時,更會融入社會,融入社會而他不會受外界影響。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