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堂與地獄
智者締造了自己的天堂,愚者今世和來世都囿困于自己所創造的地獄。
佛教的天堂與地獄觀,不同于其他宗教。佛教不認爲有永恒的天堂和地獄存在。因人類的弱點而宣判他永墮地獄是一件不可理解的事,如果給人類機會去糾正自己的缺點,那倒可以理解。佛教認爲,即使人類墮入地獄,只要他在今世或過去世曾經有過善行和功德,他一樣能夠解脫。地獄的大門並非沒有鑰匙,地獄只是暫時性的地方,人類沒有理由要永遠在地獄中受苦。
佛陀提示我們,天堂和地獄不在人世間之外,就在這個世界裏。佛陀這種天堂和地獄的觀念是非常合理的。佛陀在一次開示會說過:「有一個平常和無智慧的人,曾經斷言:『地獄就是在海洋的深處。』這種說法是錯誤和沒有根據的。地獄只是一個代名詞,它的意義是指身體痛苦的感受。佛教不接受,「神」創造天堂和地獄,以及天堂和地獄存在于某一特定地方的觀念。
這個世界的地獄之火,比他方世界還要熾熱,沒有一種火,比貪、嗔、癡叁毒燃燒的火更熾熱。佛陀說,人類被十一種火焰所燃燒,它們是:貪、嗔、癡、病、老、死、憂、哀、苦、郁、悲。人類會因爲這些情欲中的任何一種火的燃燒而毀滅整個世界。以佛教的觀點,很輕易的就能分辨天堂與地獄,任何地方只要有快樂,不管是這世界或他方世界,都是天堂。然而人類的苦與樂相互交錯,人類必須經驗到苦與樂,才會了解生命的本質,他方世界的衆生很少有機會理解這個道理。某些地方擁有更多的快樂,而某些地方卻更痛苦。
佛教認爲人死後都會獲得重生。而重生是根據臨終前的最後一念,以他今世或過去世所創造的業力,而選擇了未來的世界。如果一個人在今世或過去世積累了許多的善業,他就會根據自己的善業往生善界,反之,就往生惡界。但是,一切生界都是暫時性的,當一個人獲得新的生命時,他必須從頭做起,繼續重新積累自己的「業力」。這是一種無休止的循環,除非他能以正見追隨正道,獲得永恒幸福的境界──涅槃。
天堂只不過是暫時的居所,因爲善業的果報使得他們獲得較長時間的快樂。地獄也是暫時的居所,是惡業使然,導致痛苦。但是,天堂與地獄都不是人類永久的居所,也沒有所謂的「神」在天堂或地獄中主宰一切。佛教不以地獄的煉火去恐嚇世人,也不以天堂的快樂來取悅世人。佛教的宗旨是要人們修心養性。佛教的修持讓人們遠離天堂與地獄,以平等、甯靜的心來達到正道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