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篇 人類的生活與社會
第十一章 生活與文化
傳統.習俗與節目
只要是不造成傷害、利益群衆的傳統和習俗,佛教都能接受。
傳統與習俗:
佛陀說,不要因爲是傳統或習俗就相信它,然而,佛教並不鼓勵抛棄所有的傳統和習俗。
佛陀說:
「你必須試驗它們,徹底的檢驗,如果它們合理、有助于我們的幸福,那麼,就應該接受和實行這些傳統和習俗。」
《卡拉馬經Kalama Sutta》
這是從未有過、最自由的宗教宣言。在其他宗教裏,對他人的傳統和習俗的容忍就非常的罕見了。有些宗教經常勸告皈依者,放棄他們所有的傳統、習俗和文化,不管是好、或是壞的。佛教在弘法的過程中,從來就沒有要求信徒放棄他們原有的傳統和習俗,不過,這些傳統和習俗要在佛教道德範圍內,換句話說,一個人不可以爲了順從自己的傳統和習俗,而背棄佛教原則。如果人們傾向于自己的傳統和習俗,而這些傳統和習俗又沒有佛教價值,倘若他們不以佛教名義,一樣可以奉行他們原有的傳統和習俗,但是,不可以對自己或對他人造成傷害,或傷及無辜的生命。
典禮與儀軌:
典禮和儀軌是傳統和習俗的一部份。典禮和儀軌美化了宗教,並吸引了群衆。典禮和儀軌爲某些人提供了心理的幫助。但是,不是所有的修行者都需要靠典禮和儀軌的幫助。在人們心目中,某些儀軌對宗教而言是非常重要的,其實,佛教只重視自我的解脫,並不重視儀軌。依據佛陀的教誨,儀軌化的修持方式,在淨化心靈,會造成障礙。
節日慶典:
正信的佛教徒,不以飲酒作樂、屠殺無辜及可憐的動物來慶祝節日。正信的佛教徒以完全不同的方式來慶祝節日,在節日裏,他們專心的杜絕一切邪惡的行爲,他們以布施幫助他人解除痛苦與憂愁。
很多節日慶典都與宗教拉上關系,從而亵渎了宗教的神聖性。對一般人而言,宗教如果沒有慶典,就顯得沈悶和沒有生氣。一般,孩子們和年青人都是通過慶典而加入或皈依宗教的,宗教吸引他們的就是慶典。然而,對一個禅定的修行者而言,慶典造成了騷擾。
當然,還有一些人並不滿足于節日慶典的宗教儀式,他們還喜歡有些余興節目。典禮、儀軌、遊行等各種形式的慶祝活動,就是用來滿足那些對宗教節目有渴求欲的人,但是,沒有人會說這些活動是錯誤的。這些慶典應該在文明的方式下進行,不可以給他人造成騷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