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禅定

  禅定

  禅定是陶冶心智、訓練和淨化心靈的重要途徑。

  佛教徒以修學禅定代替祈禱,從而發展心靈力量、陶冶心性。沒有一個人能不透過禅定而發展心識,進而獲得解脫。一個人如果無法淨化自己的心識,有了再大的功德,也無法完成終極的目標──涅槃。自然的,「心」很容易引起幻覺和犯罪的傾向,「心」引導「人」去做感官的奴隸。如果,「心」沒有接受適當的訓練,幻覺和波動的情緒將誤導人們。當一個人知道如何修學禅定時,就能在他的感官起誤導作用時,控製他自己的「心」。今天,大多數人所面對的煩惱和錯誤的觀念,就是因爲我們有一顆未經訓練和不文明的「心」。禅定能有效的治療許多生理和心理的疾病,很多醫學權威和著名的心理學家都認爲,當心理受到挫折,憂郁、悲傷、焦慮、緊張和畏懼所幹擾時,都是造成疾病的因素,如:高血壓、心髒病、腸胃潰瘍、胃病、精神病和各種的心理疾病等。同時,其它存在的疾病,也會因爲這些心理因素而導致加重或惡化。

  當意識到「我」有太多的煩惱、太多的憂郁、太多的悲傷和太緊張時,這些煩惱就在身體中展開,導致高血壓、心髒病、腸胃潰瘍、胃病、精神病和各種心理疾病,這些疾病都是心理與情緒不協調所産生的。在兒童疾病中,齲齒和眼疾,通常與心情不安有相互的關系。   

  如果,一個人在一天中,能利用幾分鍾的時間,進行禅定的鍛煉,就能避免很多種因身心失調而産生的疾病。很多人不相信或因爲懶惰而不修學禅定,是因爲對禅定缺乏了解,而有些人卻認爲禅定太浪費時間了。我們必須知道,在這世界,所有在精神領域有成就,能達到生命至高點的人,都是從禅定中鍛煉而來的。

  他們今天被千萬人所崇敬,因爲他們以卓越的智慧爲人類做出巨大的貢獻,而這些智慧就是從禅定中得到的。

  禅定並不是強迫自己「咬緊牙關,握緊拳頭」的學習,而是放松自己,使自己充滿愉悅和靈感,只要有一點強迫性的存在,就不是在修學禅定。我們不去修學禅定,反而去做那些歪悖真性的事,執著于「我」,執著于感官的欲樂,不肯放松自己和放下自我。如果這樣的話,禅定將變成野心家的遊戲了。爲了想達到個人的欲望而自我膨脹。禅定如同愛,是一種自發性的經驗,不需要強迫也不需要激烈的努力就能獲得。

  因此,佛教的禅定並沒有其它目的,而是把「心」帶給現實的生活,進入充滿覺醒的意識狀態,以覺醒的意識狀態來清除業習帶來的障礙。

  佛陀的覺悟是透過他自己努力精進于心靈的發展,並沒有得到「神」的幫助,他從禅定中獲得智慧。要想擁有健全的身心和愉快的生活,就必須修學禅定。

  現代生活的本質:

  今天,我們的生活非常忙碌,人們不辛勤的工作,就無法生存于現代社會。現代社會充滿了激烈的競爭,在每一個生活領域裏,都有人想盡辦法,無休無止的去打擊另外一個人。「心」是生命的核心,如果「心」中沒有和平與安甯,整個生命將會崩潰。人們很自然的以感官的樂趣來克製他們的憂慮,他們喝酒、賭博、唱歌、跳舞,把所有的時間幻想于他們在享受並獲得心情的愉快,這樣一來,就成爲感官欲樂的奴隸了,我們的欲望是永遠得不到滿足的。真正放松的辦法是:控製心識來冷靜我們的感官。如果,我們能控製心識,就能控製一切。當「心」完全被控製和淨化後,就能消除精神的困擾,就能看到別人用肉眼看不到的許多事物。到最後,我們將獲得解脫和找到和平與幸福。

  修學禅定要有堅韌不拔的決心、努力和耐心,不能企望馬上收效。我們應該知道,一名醫生、律師、數學家、哲學家、曆史學家或科學家,都是經過長時間的學習才獲得成就的。禅定也一樣,修行者要花很長的時間去控製那不可捉摸的「心」,然後才能獲得平靜。修學禅定如逆水行舟,一個人不能因爲得不到眼前的收獲而失去耐心。禅定的修學者必須培養他的道德。在適當的場所修行也很重要。修行者必須爲自己訂下目標,那顆跳躍的「心」不容易捕捉,所訂下的目標必須遠離貪、嗔、癡這叁種劣根性。

  當我們開始修學禅定時,我們的「心」從舊有的或傳統的思考方式,轉變爲新的、無障礙和不尋常的思考方式。在修禅時,我們以整顆「心」在呼吸,我們吸進宇宙能源,呼出慈悲喜舍。淨化了整個胸懷,生起克服欲念和種種不善的智慧,以智慧克服了知識障礙、知識限製和抽象性的概念。

  我們花了很多時間在我們的身體上,如:吃飯、穿衣服、洗澡、洗手、洗臉、化妝等等。可是,爲了同樣的目的,我們卻很少把時間花在我們的「心」。

  有些人以佛像爲集中精神的目標,有些人關注在入出息念,面無論用什麼方法,他肯定會發現禅定能令他獲得輕松和甯靜。禅定對其它方面的幫助也很多,如:身體健康、心理愉快。禅定在必要時,也能幫助我們控製自己的心念。

  人類能以謝絕惡行這種簡單的方式爲社會做出高度的貢獻。通過禅定開展的文明心念,對服務他人是最有效的。禅定並不浪費時間,禅修者的精進心解決了很多困擾,同時也對啓發他人有很大的幫助。縱使生活在煩惱多多的現代社會,禅定也有助于人獲得甯靜的生活。在這人口密集,充滿煩惱的現代社會裏,我們無法企望到樹林、山野去過那種遠離塵囂的生活──象牙塔的生活,禅定不是逃避主義,它不一定要求要隱藏自己才能獲得甯靜,禅定講求的是通過訓練心識去面對、去了解、去戰勝塵俗的生活。我們必須學習調整自己,來承受在這世界過禅定生活的種種障礙。

  有些人修禅是爲了滿足物質欲望,利用禅定獲得工作或賺取更多的金錢。他們不了解禅定的意義,禅定不是爲了增長,而是爲了減少欲望,物欲的動機不適合于禅定。禅定的目的是超越世間的,追求那些非金錢能夠買到的,或他人不能提供的精神領域。在修禅時受到他人騷擾,要以紳士的風度,冷靜的面對他。透過修禅你將學會如何放松自己和使自己的內心安甯,你將獲得甯靜和愉快的內在。在修禅時,你會否定某些思想和感覺,如:嫉妒、嗔恚、傲慢、和羨慕等等,從而學到如何控製自己的心識。

  如果你修學禅定,你將學會如何在迷失方向的十字路口,做出適當的決定。如果你修學禅定,你將會發展自己的涵養,涵養不是金錢能夠買到的。佛教徒修學禅定的目的,是從心中滌除所有的汙穢,從而達到終極的目標──涅槃。

  今天,禅定已被人們濫用,他們想即刻獲得成就,有如在他們日常生活中所得到的一樣。在佛教和其它東方文化一致認爲耐心是修學禅定的最重要因素。我們必須按步就班的控製我們自己的心識,我們不應該要求不通過專心訓練,就想達到最高的境界,我們理解到某些人對禅定抱著錯誤的觀念。禅定是以一種溫馴的方式來克服我們心靈的煩惱。如果修禅是爲了炫耀我們的成就,就是在濫用禅定。修學禅定必須以道德爲基礎,並清楚的了解禅定必須在有經驗老師的指點下,才能在正道有所發展。總的來說,我們修學禅定,不能渴求在短期內獲得最大利益。

✿ 继续阅读 ▪ 誦經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