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佛陀的沈默

  佛陀的沈默

  當發問的人沒有能力了解答案時,或所問的問題存在根本的錯誤時,佛陀保持沈默。

  經典中記載,佛陀在某些集會,對發問者的問題,不給予回答,保持沈默。一些學者誤解了佛陀的沈默,輕率的下結論,認爲佛陀不懂得回答那些問題。的確,佛陀不回答那些有關形而上的玄學或猜測性的問題。

  當佛陀了解到發問者還不能理解答案的時候,或所提出的問題根本就是錯誤的。佛陀就保持沈默,不給予回答。令佛陀保持沈默的問題如下:

  一、世界是永恒的?

  二、世界是不永恒的?

  叁、世界有終結的?

  四、世界是沒有終結的?

  五、靈魂是否與肉體一樣?

  六、靈魂是靈魂,肉體是肉體?

  七、如來死後還存在?

  八、如來死後不存在?

  九、如來死後即存在也不存在?

  十、如來死後即不存在也非不存在?   

  佛陀很清楚這些問題的本質,因此保持沈默。一個普通人在還沒有覺悟的階段,對這些問題的理解只憑直覺或想像,會對這些問題産生爭議。

  佛陀對這些問題保持沈默,事實比回答他們要來得實際。有些現象因爲缺乏詞彙無法說得清楚。在某些集會,佛陀非常耐心的應用人類有限的語言詞彙,來解說真理,只要真理是絕對正確的,不管用什麼語言或方式來表達都是一樣的,不需要特別的去造作。如果想這麼做,那麼以人類那有限的觀念,將會誤導事實。這就是七個瞎子摸象的故事,誰也不能真的了解大象長得怎麼樣。一個先天視覺障礙的人,從來就不知道天是什麼顔色。

  佛陀並不打算回答所有的問題──那些沒有意義的問題,或發問者目前尚未能理解答案的問題。佛陀是個很重實際的導師,充滿慈悲心和智慧。他以淺白容易理解的言辭向人們講述真理,讓他們徹底的了解和讓他們主動的去開發智慧。如果發問者提出與自我修行無關的問題,佛陀不給予回答。佛陀解答問題是要協助人們證悟自我,而不是展現他那無上的智慧。

  佛陀用各種不同的方法來解答各種不同的問題。

  第一種解答方法。只須要直接的回答「是」或「不是」。例如:「是不是所有事物都屬無常?」答案是:「是」。

  第二種解答方法。屬于需要分析和思考的問題。比如有人問道:「安古裏瑪拉在成就阿拉漢之前是一位殘暴的凶徒,他根本就沒有資格成爲阿拉漢。」凶徒是否有資格成爲阿拉漢?這是一個需要分析和思考的問題,不能直接回答:「是」或「不是」,要不然,就不是正確的答案了。需要分析各種主觀和客觀的條件,經過思考後,才下定論,凶徒是否有資格在他這一生就證悟阿拉漢。

  第叁種解答方法。以反提出問題的方式,使發問者解決自己的疑惑。比如有人問道:「殺生爲什麼是一種罪行?」如果反問他:「如果其他衆生殺害你,你有何感想?」那麼這個問題就不需要再解答了。這是一種很自然的現象,如果解答了反而會造成混淆。

  第四種解答方法。將問題擱置一旁,比如有人問道:「這個世界是什麼時候開始存在的?」這個問題人類至今都無法找到正確的答案,只能能靠推理或想象,沒有確實的答案。

  佛陀給予的答案中,有很多和今日昌明的科學相吻合。羅拔.奧本海默說:「當我們問道:『電子的排列是否都一樣?』答案是『不』。當我們問道:『電子是否都靜止』,答案是『不』。或問:『電子是否在運動』,答案也是『不』。」佛陀針對人死後的情況,曾給予相同的答案。但是,這些都不是十七、八世紀科學家所能了解的。

  必須要認清楚,佛陀對某些問題不給予明確答案。可是在經典裏卻存在著佛陀許多驚人的科學觀點。這也就是爲什麼佛陀不願滿足那些好奇者,給予他們正面的回答。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