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陀的本懷
佛陀是世界之光。
「應該了解的都已了解,應該做的都已完成,應該棄除的(煩惱)都已棄除,梵志啊!所以我被稱爲佛陀。」《經集》
「兄弟們!如果這世界沒有太陽和月亮升起,就沒有光線,沒有了光輝的照耀,世界將變得極其黑暗,黑暗令人恐慌。沒有了白天和黑夜的分別,沒有滿月也沒有半月,更沒有一年四季之分。」
「然而,兄弟們!如果這世界有太陽和月亮升起,就有光線,也有了光輝的照耀,令人恐慌的黑暗也不存在了。有了白天和黑夜也有滿月和半月,更有一年四季的存在。」「同樣的,兄弟們!如果佛陀不出世,這世間就沒有阿拉漢也沒有佛。這世界沒有光明,只有恐怖和黑暗。這世間如果沒有佛陀所宣教的佛法,就無法發現錯誤,不懂得分析問題,也看不清四聖谛的存在。」
「什麼是滅苦的四聖谛?那就是苦(苦)、集(苦之因)、滅(滅苦)、道(滅苦之道)。」「因此,兄弟們!你們應該清楚的了解:這是造成苦的苦,這是苦的起因,苦的熄滅,這是滅苦之道。」
以幾句話,爲佛陀來到世間,描述了一幅清晰的畫面。佛陀在世的時候,是希臘正在開創西方哲學的時候,由奧林匹亞山諸神的神話故事轉化爲新的宗教。也是希伯來人的先知耶利米(Jeremah)爲巴比倫的猶太人傳教的時候。
這時候,當畢達哥拉斯(Pythagoras)在意大利倡導輪回學說,也是孔夫子在中國提倡儒家思想的時候。當時的印度社會崇尚神權、天啓和苦行的思想,階級森嚴,腐敗、封建、重男輕女。處于婆羅門階層支配一切的恐怖時代。
就在這時候,一朵屬于人類芬芳的花朵綻開了。佛陀出現在印度,出現在聖賢們奉獻生命追求宇宙真理的國土。
他是一個偉大的人物,在他的一生中發揮了不尋常的影響力。他個人的魅力、道德、威望、自信以及他所證悟的真理,使他衆望所歸。他身爲一位導師,很多人因爲得到他的教誨而覺悟。他吸引了貴、賤、貧、富、知識份子、文盲,男或女、僧或俗、貴族或平民。在他尋找邪惡的根源時,純淨和德行也找他了。他將所發現的真理無私的奉獻給所有的人。他的追隨者中有國王、貴族、軍人、商人、富翁、乞丐和娼妓,也有不少的宗教人士和迷惑者。當人們發生爭執時,他出面爲他們調解,當人們愚昧的時候,他爲他們開導,當人們憤怒、欲火在燃燒時,他以真理的淨水澆息他們的無明火。當他們悲傷和痛苦時,他以大慈悲心給予他們無限的愛和關懷。
佛陀無意再塑造另一個世界,他擁有「一切知智」,他對這世界太了解了,他不再對世間的本質有所幻想,他不相信人類的欲望可以獲得滿足,他了解這世間不是爲了人類的喜樂而存在,他了解這世間的因果,他了解生命的無常,他了解人類對世間的理想或幻想是不實際的,他不鼓勵烏托邦式的思想。他告訴所有的人,人類可以改變自己的世界──內在的世界,那是每一個人的私有領域。簡要的說,佛陀告訴我們,世界就存在于我們的內心裏,世界是以心爲主導,而心需要經過適當的訓練與淨化。
佛陀的教義簡短但是意義深長。
「一切惡都不要做,一切善都應該趕快去執行,自我調整和淨化自己的心意,這是所有佛陀所教導的。」《法句經》
佛陀教導人們如何根除愚癡,他鼓勵人們自由思想和自由思考。僵化的儀式、呆板的教條、盲目的信仰和種姓、階級製度,在他的生命中不占有任何地位。在佛陀眼中,所有的人甚至一切衆生都是平等的。
無論從那一個角度來驗證佛陀所言、所行,他確實是那個時代表現最傑出的人。他宣示了爲信念服務、爲弘法犧牲的觀念。他告誡人們,生命從現在開始就要向前邁進,在人類生命的開始,就肩負無盡的責任和義務,而這一切都不能靠他人來替我們執行或完成。
佛陀給宇宙一個新的诠釋,他提出了一個得到永恒的幸福,圓滿成就佛道的新概念。他指出一條從有限而達到無限的道路──涅槃,從無邊無際的痛苦世界達到最後的解脫。
佛陀生于二千五百多年以前,然而,直到今天,他那深廣的教義,和他身爲一個無神論者、曆史學家和理性論者,不但受到佛教徒的敬重,也受到所有知識份子的稱頌。他們都承認佛陀是一位覺悟者,是解脫心靈和具有大慈悲心的偉大導師。
「佛陀的出現令我們得到快樂。」《法句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