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塵埃裏開出鮮花

  塵埃裏開出鮮花

  摘自:《禅露》 作者:余世磊

  

  “低到塵埃裏,並且在那裏開出花來”。這是張愛玲說的話,很受一些年輕人喜歡,也算是名言了吧。的確,這句話寫得很美,很動情。然而,這世上,有多少人願意“低到塵埃裏”,更勿談“在那裏開出花來”?

  對于大多數的平民百姓,他們平凡,不富有,只能低在這“塵埃裏”。而他們也一直在努力,掙脫出“這塵埃”,能高一點,再高一點。

  而那些生活在高處的人,特別是那些身在名利場上的人,有幾個肯放低自己,能夠“低到塵埃裏”?

  前不久,單位開展一項活動,在接待某位商人時,安排其與人合住一標准間,而他堅持要住單間,因爲不能滿足,竟然拂袖而去;某次就餐,有某位官員,因未安排主桌,當場大發雷霆……這樣的事情,我經曆過太多。

  吃要講究名菜,穿要講究名牌,做事講究排場,處處都要面子,住的賓館要在幾個星以上……生活中不乏這樣的人,不是嗎?

  你說,這生活中,哪能事事都能如自己所願?哪裏處處都會受人追捧?如不如意,如受冷落,心裏則不愉快,甚至大發牌氣。這樣的人,這樣的生活,過得累且煩。

  老扛著那個又大又臭的架子,老戴著那個又假、又不透氣的面子,老抱著那些讓人行動不便的浮名和虛榮,豈不過得累且煩?放下來多輕松快樂。

  真的,如果能“低到塵埃裏”,多好!吃不講究,飽了就行;穿不講究,舒適就行;住也不需要幾級賓館,幹淨衛生也就行;而到某地出差,也未必就要專車,搭個車去也不麻煩多少。這樣一來,省了多少錢,自己多自在。

  當然,也有一些人,卻是那麼心甘情願“低到塵埃裏”!

  這讓我想到了佛陀。佛陀是什麼人?他是王子啊,將來的皇上。如果一定把社會分出個高低,他可是真正的高高在上者。可是他卻不願高高在上,而且不是“低”,而是一頭“紮”進“塵埃裏”。他“樹下宿”,“冢間坐”,穿的是“糞掃衣”,吃的靠乞討……

  這讓我想起了弘一法師。他,曾經的富家子弟,錦衣玉食,一擲千金。可他毅然決定出家,而嚴守戒律,過著別人難以想象的清苦生活。無論誰來看他,他自稱“小僧”,親自倒茶水,留素飯……

  在這“塵埃裏”,還有誰比他們處在更低的位置?

  對于佛子們來說,這“塵埃裏”的最低處,是更苦,甚至更髒,是更卑微,甚至下賤,但更少物質的誘惑,更少名利的牽絆,反而更利于修行。我想,除了利于修行,也利于與衆生打成一片,而能更好地弘法利生,“不爲自己求安樂,但爲衆生得離苦”。

  而更重要的是,他們以一雙佛眼,看透了人在高處的那種種物事,都不過是流轉不斷的“空相”而已,如果執著于那些東西,特別是那些功名利祿,被它們誘惑,被它們束縛,人就永遠得不到解脫,得不到真正的快樂和自在。

  真的,在他們的佛眼裏,這“塵埃裏”,沒有什麼不好,破衣好,鹹菜好……他們不敢隨便放逸自己,說話做事都小心謹慎,唯恐造下惡業……他們把這叫作惜福,他們把這叫作持戒。

  這些“低到塵埃裏”的人,讓人出自內心生出敬仰。看上去他們是灰頭土臉,但塵埃不掩的,是一顆明珠般的佛心。他們是塵埃裏開出的花朵,散發出多麼沁人的芳香。

  真正的修行人在塵埃裏,真正的快樂和自在在修行人的心中。

✿ 继续阅读 ▪ 爲什麼要上香?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