聖者言教 第五課(七)如何在止觀交修中運用菩提心
我們在座的很多修行者都在修加行。修加行發菩提心的時候,發心念誦的數量並不重要,重要的是在內心當中生起真正的菩提心。所以按照我等曆代傳承祖師的傳統修法,五加行中的發心不需要念誦十萬遍,念誦一兩萬遍、最多叁萬遍即可。其外的時間多數用在發心之上,要真正生起四無量心。
我們還有很多信衆現前正在修上師瑜伽導修,由于前面沒有長時間觀修四無量心的緣故,雖然從理論上通達一些道理,但從內心深處對菩提心的感受並不很深。這時候該怎麼修學呢?當然,時時可以修學。尤其在我們修上師瑜伽導修的時候,前面講解剖析調伏妄念,著重講解止觀交修。
由于無始以來至今心一直散亂的緣故,讓它靜下來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就像一匹沒有馴服的野馬,一直都在山上無拘無束地生活,有一天我們把它抓住,套上缰繩,想讓它立刻像一匹已經馴化好的馬一般駕轅拉車,恐怕也不現實。這時候就需要一個調教的過程。我們的心也同樣一個道理。無始以來一直散亂的心,想讓它靜下來,必須通過止觀交修之方便,其中觀的目的是爲了達到更好的止。
比如在修禅定的時候,若起現粗大的昏沈掉舉,發現之時應采用剖析調伏妄念,如觀想上師瑜伽皈依境、念誦蓮花生大師心咒、觀共同外前行、四無量心等,都非常好。特別是觀修四無量心,可以讓我們的內心對慈悲心産生深刻的領悟,生起真實的功德。這些起心動念的調心之法,都稱之爲剖析調伏妄念。我們現前的觀想確實需要起心動念,但當這個起心動念一旦消盡的時候,觀修起現的一切功德如出離心、菩提心和信心卻如實具備。此時的見解就是執受空性之中,又具備一切功德。這就是出世間禅定,明空不二。
爲了赤裸出世間禅定,我們在修行之初,必須依靠止觀交修。這樣,在修學寂止的過程中,也同時在修學勝觀。雖然當時勝觀的成分不是很高,如《時輪金剛》曰:“寂止如大海,勝觀如小魚。”但是只要這樣長時間培養,對增長勝觀、赤裸勝觀能起到決定性的作用。待止的空分與觀的明分逐漸融合、最終達到一如的時候,就是出世間禅定。因此,我們止觀交修的目的,是爲了更好地達到止觀雙運。在觀的過程中,若能把菩提心的內容加在裏面修學,是非常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