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自我覺醒之翼(優婆塞 Vina 譯)

  自我覺醒之翼

  增支部 IX.1

  優婆塞 Vina 譯于佛曆2548年10月1日

  我是這樣聽說的:有一段時期,當世尊居住在舍衛城祇樹給孤獨園。當時,世尊對比丘們說:「比丘們,如果有其他教派的遊方者問你們說:『吾友,什麼是能夠展開自我覺醒之翼的必要條件呢?』你們將如何回答他們呢?」

  「世尊是法的根源、是法的領導者、是法的仲裁者。如果世尊能親自爲我們解釋這個道理,那真是太好了。從世尊這裏聽到這個道理之後,我們會將它記住。」

  「好的,比丘們,仔細地注意及聆聽,我將爲你們宣說。」

  「我們會照你所說,世尊。」比丘們回答道。

  世尊接著說:「如果有其他教派的遊方者問你們說:『吾友,什麼是能夠展開自我覺醒之翼的必要條件呢?』你們應該如此回答他們:『那就是,比丘擁有善友、善同侪、以及善同修。這就是能夠展開自我覺醒之翼的第一個必要條件。』

  『接下來,比丘具有戒德,他依波羅提木義(Patimokkha—比丘戒)而安住,在言、行都能自我克製。他如此訓練自己—我已受持戒律,我已看到最微細的過失所帶來的危險。這就是能夠展開自我覺醒之翼的第二個必要條件。』

  『接下來,他能隨意地、輕易地、毫無困難地聽聞及了解那真正清晰、並有益于開展覺知的談話—那就是:與謙遜有關的談話、與知足有關的談話、與遠離有關的談話、與不執取有關的談話、與提起精進有關的談話、與戒律有關的談話、與禅定有關的談話、與智慧有關的談話、與解脫有關的談話、以及與解脫知見有關的談話。這就是能夠展開自我覺醒之翼的第叁個必要條件。』

  『接下來,他下定決心、精進努力地舍離心中不善的念頭(unskillful mental qualities),並開展善的念頭。對于善的念頭,他所下的努力是堅定的、不動搖的,不會逃避自己的責任。這就是能夠展開自我覺醒之翼的第四個必要條件。』

  『接下來,他具有智力,也就是能觀察生起又滅去的直觀—神聖的、深入核心的,可以直接導向痛苦的止息。這就是能夠展開自我覺醒之翼的第五個必要條件。』」

  「比丘們,當比丘擁有善友、善同侪、以及善同修之時,我們將可以預見:他將是具備戒德、能夠依波羅提木義而安住,在言、行都能自我克製,而且將如此訓練自己—我已受持戒律,我已看到最微細的過失所帶來的危險。」

  「當比丘擁有善友、善同侪、以及善同修之時,我們將可以預見:他將能隨意地、輕易地、毫無困難地聽聞及了解那真正清晰,並有益于開展覺知的談話—那就是:與謙遜有關的談話、與知足有關的談話、與遠離有關的談話、與不執取有關的談話、與提起精進有關的談話、與戒律有關的談話、與禅定有關的談話、與智慧有關的談話、與解脫有關的談話、以及與解脫知見有關的談話。」

  「當比丘擁有善友、善同侪、以及善同修之時,我們將可以預見:他將能下定決心、精進努力地舍離心中不善的念頭,並開展善的念頭。對于善的念頭,他所下的努力是堅定的、不動搖的,不會逃避自己的責任。」

  「當比丘擁有善友、善同侪、以及善同修之時,我們將可以預見:他將具有智力,也就是能觀察生起又滅去的直觀—神聖的、深入核心的,可以直接導向痛苦的止息。」

  「接下來,比丘們,當比丘已經具備這五種特質之候,他應該再去培養另外四種特質:他應該培養厭離觀而舍離貪欲;他應該培養善的思惟(good will)而舍離不善的思惟;他應該培養對出入息(呼吸)的覺知以斷除紛亂的思緒;他應該培養無常觀以根除對『我』的妄想。如果比丘能建立無常觀,他就能夠成就無我想;一個能成就無我想的比丘將能夠根除對『我』的妄想—他將解脫于今世以及來世。」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