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明月中天(曙正)

  明月中天

  

  曙正

  順治十五年,冬。

  順治皇帝下旨,請報恩寺方丈玉林通琇禅師入京面聖。欽差大臣內十叁道司吏院掌印官張嘉谟攜聖旨趕赴常熟海會寺,向正在那裏爲先師入塔一事忙碌不停的玉林和尚宣旨。

  玉林通琇接旨謝恩。他擡起臉時,張嘉谟不由得再次仔細打量,這已經是大清天子第叁次下诏迎請這位禅僧了。可禅師一直以恩師罄山圓修和尚以及其母親大慈老人靈龛尚未入塔爲由,屢屢辭謝。他原本住持湖州報恩寺,但因將恩師的靈塔選址在常熟,故而一直住錫于海會寺,此番宣旨,也要趕赴常熟。對于這位禅師的幾番推辭,天子表現出了極大的恭敬與容忍,不僅未曾因此動怒,反而不殚厭煩地接連恭請。這樣的禮讓恭敬,對于愛新覺羅·福臨來說,簡直就是奇迹。此番聖上的旨意是:“禅師可自行方便,待當入塔事竣來京。”

  此時已經入冬,不時有風吹來,雖不算凜冽,但也寒意漠漠。天空上浮有淡淡的雲層,陽光稀薄地透將出來,灑在玉林的臉上,玉林的臉色亦如冬日陽光,一派淡薄,不見喜憂。這些日子爲營建靈塔,大和尚頗爲操勞,他看起來清瘦了許多,眼下略有陰影,但目光依然沈靜如水。這位禅僧的眼睛曾令張嘉谟記憶深刻,他面色玉白,濃秀長眉斜飛入鬓,又兼眼角微微上挑,故而給潔淨無塵的臉上帶了些許英氣,一雙眸子黑白分明,清澈見底,目光掃處,卻時時會有凜冽光芒閃爍,炯炯射人,頗有不怒自威之相。“目爛爛如岩下電”,面對這樣的目光,張嘉谟不時會想到此語。玉林說話時聲音低沈,語氣柔和,即便是拒絕也有著纖塵不染的優雅風度,讓人感覺即使是天子的恭請,對于這位禅師來講,也是一種打擾。他的行止又極溫和從容,即便是急行,也有著不徐不疾的淡定,並無一分燥氣,但是因爲他目光裏的莊嚴威儀,令人無法前去親近。

  張嘉谟見他鄭重下拜,叩首,又徐徐接過聖旨,起身,禮數極爲周全,卻有說不出的疏離淡漠,仿佛他接過的不過就只是一張白紙。一陣風吹動天上流雲,陽光濃淡不定,也許是因爲陽光或是雲影,玉林的臉上也隨之微微一暗,但又瞬間轉爲平和,張嘉谟欲待再看時,他已然垂了眼簾,掉頭而去。

  冬日風吹過,一陣又一陣的凜冽。雲層隨之層層堆積上來,遮蔽了陽光,天色于是轉暗。玉林的身影漸漸遠去,他步伐緩慢,每一步都沈穩莊重。他所著極爲簡單,即便是接旨,也不過是尋常木蘭色僧袍,配以青縧及玉色袈裟。張嘉谟看見他的衣角被風吹動,緩緩飄拂,有如一朵荷花,不禁再次贊歎他的風儀之美,即使寬大的僧袍,也掩不住他的秀颀挺拔,這使得佛門原本壞色的袈裟在黯淡的天色裏有一種奇異的冰冷潔淨。

  “謝主隆恩,一殆入塔事畢,山僧即刻進京面聖。”

  玉林如是謝恩。

  依舊語音清冷,和緩而低沈,謙謙有禮,卻如冬日寒風,沒有溫度。

  張嘉谟微歎。此番看來要隨這位禅師一同營塔了。他仰望已無日色的天空,不知道這位大和尚營建的靈塔,會到何時方能完工?

          

  摘自《明月中天》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