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念佛以持名爲宗(孫欲言)

  念佛以持名爲宗 

  孫欲言

  弘一大師在佛門內外均有著相當的威望及知名度,卻絲毫沒有大師的架子,學法問道虛懷若谷,爲人非常謙下低調。因景慕同樣低調的印光大師,他曾數度虔恭請求,禮拜印祖爲自己的依止師,與其共住一段時間,切身體會印詛的言傳身教:嗣後有疑問時,總是致書咨決請益,于淨土法門頗有功夫及見地。

  受印祖的教示,弘一大師平日的念佛修行亦以持名爲主,並一直勸人老實念佛,時常書寫“南無阿彌陀佛”短箋贈人以方便接引;而且還結合自己的實踐,向初學者推薦過一套切實可行的聽鍾念佛法;凡座鍾、挂鍾行動之時,若細聽之,作“丁當丁當”之響( “丁”字響重,“當”字響輕)。即依此“丁當丁當”四字,設想作“阿彌陀佛”四字:或念六字佛者,以第一“丁”字爲“南無”,第一“當”字爲”阿彌”,第二”丁”字爲“陀”, 第二“當”字爲“佛”,如此隨著鍾表的運轉發聲而自然念誦佛號,久而久之,即能功夫純熟,一心不亂,契入念佛叁昧境界。大師說:“初學念佛者,若不持念珠記數,最易懈怠間斷。若以此鍾時常隨身,倘有間斷,一聞鍾響,即可警覺也。又在家念佛者,居室附近不免喧鬧,若攝心念佛,殊爲不易。今以此鍾置于身旁,用耳專聽鍾響,其他喧鬧之聲自可不至擾亂其耳也。又聽鍾工夫能純熟者,則“丁當丁當”之響,即是“阿彌陀佛”之聲。鍾響、佛聲無二無別,鍾響則佛聲常現矣。”此種念佛方法頗爲適用,即使在當今也不過時,值得淨土行者借鑒。

  據林子青編《弘一大師年譜》記載,爲了深入淨土法門,弘一大師曾于1923年( 44歲)發願刻期掩關,誓證念佛叁昧,並請印光大師作“最後訓言”。可謂誠信、切願、笃行叁資糧悉皆具足,爲淨土法門的忠實踐行者。

  多年的勤苦修行,使弘一大師的功德證悟因緣果滿,臨命終時預知時至, “悲欣交集”,肋吉祥臥往生。此爲大師一生念佛成就、蓮品增上的確證。誠如後人贊雲: “大師音容雖杳,而重振律宗之悲願,嚴淨毗尼之梵行,示範度生之慈心,誠足以續如來之慧命,挽末法之頹風;嘉言懿行,劫石永留!謂非大菩薩乘願再來,其誰信乎

  ”

  摘自《報恩》2012年01期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