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殊菩薩十大願是我們的榜樣
林克智
我們已懂得菩提心及發心的十個因緣,接下去一定要發菩提心,如此才能成法器,度衆生。那麼菩提心應如何發呢
許多初學佛的人很難下手,今介紹文殊菩薩的十種甚深無盡大願,作爲我們行者的榜樣,十大願是:
“一者大願,若有衆生乃至蠢動含靈,我皆隨緣受化,同生叁世皆令得佛知見。若未聞我名要令得聞,若聞我名于我法中盡發菩提,回向大乘,修無上道。若有衆生或以世法醫療諸疾,或以曆數工巧世典雜藝等隨類同事,接引世俗導引衆生,令發菩提正見,願皆共我有緣,鹹令悉發菩提之心。”
在本願中:“若有衆生乃至蠢動含靈,我皆隨緣受化,同生叁世皆令得佛知見。”一段是衆生無邊誓願度。
“苦未聞我名願令得聞,若聞我名于我法中盡發菩提回向大乘修無上道。”本段爲上求佛道之願,即“佛道無上誓願成”。願中“我名”即是文殊之智慧,一切諸佛皆悉從文殊菩薩發菩提心,常爲一切諸佛之母,一切菩薩之師。從此看來我們學佛者應以智爲導,不要以一般宗教信仰者的心態來學。因爲學佛是一門覺悟的大學問,學佛者要理智,心裏必須有一個正確的目標,否則往往淪爲迷信。
“若有衆生或以世法醫療諸疾,或以曆數工巧世典雜藝等隨類同事,按引世俗導引衆生,令發菩提正見,願皆與我有緣鹹令悉發菩提之心。”
以上大願是屬于“煩惱無盡誓願斷”。
“七者大願,若有衆生供養于我或受我供養,或我造、他造寺舍僧房蘭若,諸佛菩薩形像及諸功德,凡此因緣所修福佑,悉令回向菩提及諸法界衆生同沾此福。又有衆生或其伴侶,于諸修行不問成就與否,若于和尚教導稱說聽受,我教他教,同行同業,此諸衆生願皆共我有緣,鹹令悉發菩提之心。”本段爲“福慧雙修”,佛事門中福田第一,修學上無從布施開始培養福德,並以此來破除“自我”;在解門上不要一個人盲修瞎煉,要按善知識的教法依教奉行,更應發願與諸佛菩薩同願同行。
“八者大願,若有衆生廣造諸罪墮于地獄,經無量劫從地獄出,生于五趣作駝驢牛馬,奴婢負重還命償他宿債,于此衆生我于五道隨形受化,或作貧窮困苦,盲聾瘖啞乞人等等,同類、同緣、同事、同行而施教化,願皆共我有緣,鹹令悉發菩提之心。”
“九者大願,若諸衆生縱恣身心,貢高我慢無慚恥,不識善惡,毀謗佛法,用僧祇物,劫奪他財,廣造心口意十惡諸罪,死墮阿鼻受無量苦,因此六道衆生,願皆共我有緣,鹹令悉發菩提之心。”
以上二願,明白啓示“諸惡莫作”,更要“深信因果”,我們應把握住當前,絕對依佛陀教法,深信因果來真實修行。
“十者大願,若有衆生于我法中,不論有緣無緣,若同我願則屬我身與我無別。行四無量心、六波羅蜜等于虛空,廣度有情無有休歇,凡此衆生願達菩提、同登覺路。”
第十願爲“佛道無上誓願成。”學佛當然望圓成佛果,要圓滿佛果必要行菩提道才能到達,讓我們共同以大慈心、大悲心、喜無量心、舍無量心來勤修四攝、六度,隨文殊菩薩邁上菩提大道吧!
結 語
菩提心的修學貴在“發願”,願廣則行深,虛空非大,心王爲大:金剛非堅,願力最堅。我們身爲諸佛真子,不立大願于今生,更待何日
一個修行者不能只顧自我了脫,應普願衆等同發此心,未發者令發,已發者令增長,願同修行者各各悲智雙運,福慧齊修,同化衆生,同成無上正等正覺,如此發心,方爲真正修行!
摘自《一生解脫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