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滿眼是塵
雲門光祚禅師弟子問:“如何是清淨法身?”師曰:“滿眼是塵。”
六祖慧能《壇經》中記:“清淨法身,汝之性也。”他在〈忏悔品〉中更不厭其煩加以解說。光祚禅師話頭也正是六祖“此叁身佛,從自性得,不必外得”論點。這是說:參學者不可在定義上妄求知見。因爲“五蘊即法身”(《金光明最勝經》),每個人都可以從幻相上體會本具之法身。既已滿眼是塵,又如何妄外求真?當然,求證法身並非一蹴可幾,首先必須斷念。斷得一分無明,證得一分法身,然後得登初住,自初向上,無塵智能愈長,法身位次愈增,經由十位次,至第十地乃得金剛智,但距離妙覺成佛仍有一大段路程。這些修位過程一如科技教育,必須按部就班,從基礎做起,不懂平面幾何即不能解讀立體公式。佛教早年佛祖亦是經過不斷修正,乃能建立修果的階段教育,就宗教哲學抽象觀念說,已是能能可貴,如與今日大學院校哲學研究科系所開必修課程比較佛門教學並不落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