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見時不離左右
天皇系從展禅問弟子:“從何處來?”曰:“觀音。”師曰:“還見觀音麼?”曰:“見。”師曰:“左見右見。”曰:“見時不離左右。”
從殿禅師乃是青原下六世雪峰義存大師入門弟子,他這位學生亦非弱者。師生論道先從日常生活入手,然後,老師將境界升高,學生能從容應對,擺脫兩端困境,引用禅門方法論——中觀——解圍。從展一開始企圖用話頭套住對方落入二邊:不左即右,不右即左。弟子不僅完全掌握了“雙遮雙照”二邊不要在訣竅,而且深知大小乘在方法上的差別。就佛法言:小乘病在已知兩端皆空,但仍很容易陷于“空”(相),因爲兩端皆空並不是一空到底。另外,小乘所謂邊見是指身見之斷見與常見言。老師話頭正是想從這上面勘驗弟子。至于大乘,以爲一切法都在左右,在方法上要求的是高度警“覺”亦即覺而常照,如月當空,正是見時不離左右,從思維修言,乃是道地中觀。老師話頭機鋒之銳是從“觀音”之相度量弟子,弟子則開門見山而不躲避“叁惑”。叁惑中之見惑是不通法理。見理自能斷惑,斷惑則能生正見正思。禅門般若大法正是以斷惑爲主課。若依《金剛經》佛說“五眼”標准——這位弟子之見已是慧眼境地,“見人空理”是阿羅漢見地的品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