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莫道會禅,佛法也會

  19、莫道會禅,佛法也會

  《五燈會元》在未詳法嗣章中記載:有一僧去覆般路,逢一賣鹽翁,僧問:“覆般路向什麼處?”翁良久(未答)。僧再問,翁曰:“你患聾哪?”僧曰:“你向我道什麼?”翁曰:“向你道覆般路。”僧曰:“翁莫非會禅麼?”翁曰:“莫道會禅,佛法也會。”僧曰:“你試說說看。”翁挑起鹽。僧曰:“難。”翁曰:“你喚這個作什麼?”僧曰:“鹽。”翁曰:“有什麼交涉?”僧曰:“不可更向你道是鹽。”

  《五燈會元》對各宗文獻篩選得很嚴,若非合于編輯水准亦難錄入。這段話頭乍看似在互打啞謎,但是賣鹽翁的確是即懂禅趣亦通佛法。可以想見中國古代禅宗風行時,影響極爲普及。賣鹽翁相當精于《金剛經》推理方法啓發對方,譬如《金剛經》文有“如來說莊嚴佛土者,即非莊嚴,是名莊嚴”——《金剛經》中有大半文字屬于這一類句型結構——深入研究者當可發現:爲了宣揚一種破解“名相”的理念,僅僅托空言是不能發生廣泛作用的,必須發展出一套思想方法,也可以說是新的思維法誘導或教育參學者放棄傳統推理(普通思想習性)。就在《金剛經》文字結構言,《金剛經》近乎不斷引用禅門所謂“遣蕩法”的說法。一破一邊立,立了再破,正因此,禅門教學中有“言不再舉”的限製。“再舉”就是執著,住于名相,不是佛法。這段話中特別強調雙方面在“言不再舉”上的熟稔。從語言藝術言有說話的自由當然也有不說的自由,譬如新聞記者就懂得個中玄機,那正是有消息固然是新聞,無消息可能更是新聞。若再深入探討,必須從二律背反說起了。話頭中談的是佛法,賣鹽翁用沈默代表認可乃是他言不再舉。僧又問,賣鹽翁不得不引用《楞嚴經》聞性之理訓他一番。後段雙方話頭再句法相似,但和尚已經很警覺,盡可能轉去賣鹽翁咄咄逼人的機鋒,最後仍不免脫口而出,幸而能夠被充一句“不可更向你道是鹽”語雖勉強,卻是釋迦牟尼佛向文殊所說:“吾四十九年住世未曾說一字,汝請我再轉*輪,是吾曾轉*輪耶?”這乃是佛學思想方法的最重要論證,釋迦牟尼佛用這種方法說《金剛經》後來,之佛學學者如馬鳴,龍樹,提婆等等無不從佛祖"說法未曾"之思維立論.因此,這位賣鹽的確能夠資格自诩"莫道會禅,佛法也會。”

✿ 继续阅读 ▪ 心佛俱忘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