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生死到來時如何
南嶽大隨法真禅師弟子問:“生死到來時如何?”師曰:“遇茶吃茶,遇飯吃飯。”
弟子問的生死是任何人都免不了的大事。也是佛法中情修度的研究主題。至于如何如何,當然是指“斷生死”言,《涅槃經》有“若能見四谛,即能斷生死”句。四谛中之“苦集”指現世生住異滅皆由業緣而致;“滅道”揭示出世法必持滅盡業因、業緣與業根等,用可斷除無明,解世問世,免于輪回。但因這個“業”(Carma)——音譯“羯摩”——牽連甚廣,株連更深,甚至近代學者梁啓超民國初年到北京大學講授“業與輪回”時不得不引用現代遺傳工程公式說明。最近又崛起研究生死學風氣,可能更是自討苦吃,因爲連孔聖人亦大歎“未知生,焉知死”也,所以大隨和尚說得好,他的意思亦是一般人常常的“順其自然”。今世之“業”緣于過去累積之業,又會影響未來後代子孫之業。生之厚薄從遺傳因子言,個人只有叁分之一的權利去支配(包括養生保健、災難等等)另外則屬于上一代以及外家(母系)遺傳影響,可知這是多麼複雜的問題,大隨和尚曾有一句名言:“隨他去也”,與這段話頭的語意相似。用邏輯可以推論出命題有什麼疑慮?用科學和比較分析可以核校證明的公式又有什麼疑慮?豈非多此一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