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死水不藏龍
曹洞宗緣觀禅師弟子問:“家賊難防時如何?”師曰:“識得不爲完。”曰:“識得後如何?”師曰:“貶向無生國裏。”曰:“莫是他安身立命處也無?”師曰:“死水不藏龍”曰;“如何是活水龍?”師曰:“興波不作浪。”
從話頭風格言,這段師生參學已不似乍學初受之單刀直入,而是近乎文學中隱喻之表達方式。佛經中之“賊”不同于世俗之看法,所謂“殺賊”是說破除一切煩惱言。《涅槃經·如來性品》中有較明白的介紹。弟子問家賊當然指無明煩惱,老師要他貶問無生國裏卻是含義很深。根據《俱舍論》的理論:世間苦中煩惱與“隨眠”脫不了關系。《大乘唯識論》亦認可煩惱種子眠伏在第八識中。依《瑜伽師地論》觀點,現世煩惱大致有十五種之多,一切教與有情種子相續流傳。所以要根本消除煩惱的確不太容易。“無生”是不起心動念,但若弟子修爲程度不到,再怎各他說內外、見思、大中小品動念,但若弟子修爲程度不到,再怎麼向他說內外、見思、大中小品等等有關煩惱,決然無法一言心意。禅師後來幾句話頭卻是禅門本色。除煩惱不能使自己變做活死人,而是強化個人自由意志,所以佛學內修持甚至已到達“見道位”明亦不免有所煩惱,可知這“業種”之根深蒂固,近乎是“剪不斷,理還亂”,果然如此,便是興風作的恐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