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法在何處

  38、法在何處

  雲門宗慧禅師弟子問:“心未生時,法在何處?”師曰:“風吹荷葉動,決定有魚行?。”

  弟子能夠將“萬法唯心”中的“心”與“法”分別研究,未嘗沒有批判觀點。禅門並不過于強調佛經教義,因爲那是從古以來許多聖賢才智之士早已反複討論的文字般若,若再節外生枝,仍然不外佛法而已。事實上,心理與現象或心理與本體間的關系都是哲學範疇中的心理起源問題。佛學中人空、相空、法空、性空等均與心理攸關,雖然已有學者注意到生理機能、遺傳工程,但對佛教正宗思想言,那只是一種“言诠”是不會輕予肯定者。談人空或相空無法避免知識起源問題;如將法空視作唯心論的中心主題,必然要牽涉到人身問題。因之,這位弟子所提出的研究題材已不是乍學初受。老師將問題簡化到意識上乃是聰明做法。“風吹”是心理反應,經過思維觀點可以判斷是魚行自然風吹,這是種交互作用。禅門不主張心意識參,事實上很多經驗必須從心意識“核校”出一個恰妥參考。因此,這位老師是早年修祖“鈴鳴風鳴”公案翻版,話頭表態則靈活多多了。心守、法空或識空其實都是法,“不動”同樣是另一反製法,靜是動的逆向思考法。世親菩薩之“萬法歸心”:“諸法心爲本,諸法心爲勝,離心無諸法,唯心身口名。”(《大乘唯識論》)。宗教信仰基本信條就有一個“信”字,禅宗是心字,任何話頭都不能放棄這個立場也。

✿ 继续阅读 ▪ 如何是一塵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