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本體全彰,理事不二

  30、本體全彰,理事不二

  曹洞宗顯如禅師初參大陽,陽問:“汝是何處人?”曰:“益州”。陽曰:“去此幾裏”曰:“五千裏。”陽問:“你與麼來,還曾踏著麼?”曰:“不曾踏著。”陽曰:“汝解騰空哪!”曰:“不解騰空。”陽曰:“怎得到這裏?”曰:“步步不迷方,通身無辯處。”陽曰:“汝得超方叁昧邪!”曰:“步步不迷方,通身無辯處。”陽曰:“汝得超方叁昧邪!”曰:“聖心不可得,叁昧豈彰名。”陽曰:“如是如是。汝應信此即本體全彰,理事不二,善自護持。

  這是一段相當完整,師生從容問道,雙方互相懂得由淺入深對話的“參話頭”。最值得注意的是太陽能步步爲營,探勘虛實,直到最後結論到華嚴宗修智觀。無論是學者初參或禅師授課,都可以作爲參考。話頭基本觀點完全依華嚴四法界話頭(澄觀大師華嚴界玄義)。所謂四法界:事法界、理法界、事理無礙法界、事事無礙法界等。杜順曾說“事事無礙”谛。賢首以爲《華嚴經》以“理法界”爲本體,“事法界”爲現象。學者考據《華嚴經》是集體創作,所以內容包含文殊、普賢、馬鳴、龍樹等早期經學專家的論點。禅宗原本兼容華嚴、法相、淨土等各宗精華,因之,禅師中亦不乏華嚴專家如本文之大陽禅師。他在話頭中引用了佛教第十二祖馬鳴大士(華嚴宗印度遠祖)的典故:“第十二祖毗摩羅尊者于參谒馬鳴時,大士爲說性海與叁昧六通事。”馬鳴傳法的偈子有“隱顯即本法,明暗原不二”句。大陽勉勵弟子重視“理事不二”,是要他不可偏于理念而疏于實踐,在看問題時,應該從圓融立場去解決,這正是華嚴之礙境界。弟子回話“不曾踏著”、“不解騰空”是說學習過程中的心路曆程與學習態度。他的“步步不迷”與“通身無辯”話頭證明是實踐苦學精進的參學者,所以使大陽大爲欣慰,直贊參學正因如此。禅師若遇高徒,難免一般世俗之情也,這是一段充滿智慧的話頭。

✿ 继续阅读 ▪ 水月兩忘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