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如何是道

  16、如何是道

  臨濟宗颢暹禅師弟子問:“如何是道?”師曰:“夕死可矣。”

  佛學學者以爲佛法就代表“道”。所以問:“如何是道”等于“如何是佛法”之一頭栽進框內。悟道靠智慧。智慧二字在佛法中有先後程序,譬如由菩薩進修“佛位”,先決條件是修智得到華嚴宗“四無礙智”(理無礙智,事無礙智,理事無礙智,事事無礙智)。《大智度論》釋四無礙智亦有深入解釋。總之,修智在通智、增智,然後成就淨智。再由智得慧(得解脫慧)。可知佛法是沿著戒、定慧等等階學習不斷提升個人認知。在修慧上更是要求“正見”“正思”但這“正”字顯有語病,所以又加入不少曆程過程如修十信、十忍、十回向等一層層沖洗後,就是光明在望了。此其間當然需用許多觀照方法,方法因各宗門初下手功課不同而有差異。譬如“看話頭”就是一種觀照法,可以從禅宗入門課叁字經深入到祖師禅。因此,弟子之間可說大哉問,禅師搬出孔夫子“朝聞道,夕死可矣”名言亦是匠心獨具。連老夫子都說“道”很高妙,和尚只有順水推舟了。這位禅師相當堅持“只說半句”的立場,他很圓融地用“夕死可矣”暗示老師亦摸不住道也!這正是禅門話頭的靈活處(不似一般之“你問我,我問誰?”)

✿ 继续阅读 ▪ 灰燼火存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