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如何認識佛教——白塔寺地藏殿開光法會暨佛學講座

  如何認識佛教

  ——白塔寺地藏殿開光法會暨佛學講座

  2001-11-24

  今天借這個開光法會的殊勝時刻,跟大家講一個開示。

  今天要講的是:如何認識佛教。

  我們在座的,有出家人,也有居士。你們以前也聽了很多經,也見了很多經。而且呢,有不少的人,還會講經,還會背經,也會誦經,還會做不少的佛事。但,不客氣地講,對佛教的認識卻不多。

  什麼是佛教?是不是燒個香、拜拜佛,求個菩薩保佑,就是佛教了?

  有些人,到了廟子,交了幾塊錢,就要寫上一家人的名字。因爲交了十塊錢,他就說:“我交了十塊錢,菩薩你要保佑我的兒子,保佑我的孫子,保佑我的妻子,還要保佑舅子,保佑老子,保佑祖宗.........”是不是啊?你要保佑他們升官發財、保佑他們百病不生,還要保佑他提幹、還要保佑他當兵、還要保佑他升學,是不是?子孫八代都要保佑。

  現在社會上啊,好多人都把寺院當成一個保險公司,什麼都要保佑。我經常跟他們開玩笑說,我說文殊院那個地方正月初一人山人海,幹什麼呢?人頭湧湧、水泄不通的,就是來發個願,燒個香,菩薩就要保他一年的平安了。如果真能這樣的話,還修行幹啥?拿兩塊錢交在廟子裏頭,寫個名字把他保佑到了,就行了,不用修了。或者拜個有名氣的師父,有求必應摸一下,百病除了,還消災延壽,累生累劫的業障他一口氣就吹掉了。我們還修啥子行?

  所以說,我們對佛教的認識的某些偏見,必須要排除!

  怎麼排除?建立正知正見!只有這樣,我們的修行才能夠達到目的!如果不是這樣的話,我們的居士,我們的出家人,弘揚佛法就達不到應有的效果。甚至還有的出家人會跑去學*輪功,更不要說居士了,你們說這可不可悲啊?

  前次我們在公安局開座談會的時候,談到爲什麼社會上有那麼多人,包括有些高級知識分子都去學*輪功,而且還迷得很深,原因在哪裏?我就說:“主要是人們對佛教不了解。”,而佛教本身也沒把自己的道理講清楚,讓大家去了解。所以李洪志一講佛教,人們就認爲他那個是佛教,大家都相信了,所以好多人都誤入歧途了。

  我們作爲居士,作爲出家人,我們必須要對佛教有個正確的認識。什麼叫佛教?佛教說些什麼?而我們要幹些什麼?它好,好在哪裏?

  現在好多出家人信心不堅定,就是因爲對佛教沒有一個正確認識!念佛叁天,佛在眼前;念佛叁年,佛在天邊。越念越遠,說的是淨土宗的。參禅的呢?開始的時候,雄心十足,在那裝模作樣一坐,煩惱一現前,越坐越亂,業障也現前。這就是爲學法而學法,爲學佛而學佛,不明白佛教真實含義。不明其義,不得其法啊。學密法的也有啊,念上幾句咒,學上幾個加行,還有些人拜了這個又十萬,那個又十萬過後,煩惱還是那麼多,就退失初心了。

  我們在座的也有拜了幾個活佛的,腦殼上也摸了不少,因爲他身體好啊,也沒把頭發給摸掉,腦殼上帶的還是煩惱。我看也還是沒解決啥問題。哪裏有個什麼師父就跟著跑,法要修至高無上的,師要找德高望重的。找一輩子,自己還是一無所有。這也是沒有正確地認識佛教啊!

  我們在座的就有。今天跑這個山,明天跑那個山,師父拜了不少,經念了不少,很多經還背得,要問他學佛是何事,他會說:“我也還是說不清楚。”那你在學啥子呢?

  我們說念大悲咒叁十遍,念百字明咒一百遍,能消災。他說:“我都念了好多遍了,怎麼我的災還是那麼多?”所以對佛教就退失初心了,甚至還有說:“我拜了很多師父,都是很有名的,還拜了很多活佛,我看他們也沒得個啥子,跟我差不多嘛。”

  我看未必,爲什麼呢?你拜了很多個活佛,拜了很多個大師,你把他們的東西學到了嗎?他們的修行,他們的品質,他們的行爲,他們的思想方法,你學到了嗎?你用這種方法對自己的生活、對自己的行爲,負責了嗎?你去實踐了嗎?你證到多少啊?沒想這個!根本沒想到這裏去。很多人學佛是帶著貪心來的,看經時,按照自己所需要的去看,不順心的,不如意的,跳過去就是了。這樣是一輩子都學不到的!

  在佛教的認識這個問題上,如果我們是含糊的、是模糊的,我們哪怕就學一輩子,拜再多的師,也等于零!

  說實在的,我們對學佛這個問題沒有正確的認識,沒把自己擺端正了,是得益甚少的。

  談到認識這個問題,我可以非常坦率的給大家講,我在學佛的道路上是碰得頭破血流,真的是頭破血流的。不要說是學氣功,我就是學道術都學了十二年。所以社會上那些什麼講易經、講道術,講這樣那樣的,我認爲,那些都是在做遊戲。真的。拜師不少,如果我沒有親自去證的話,我跟大家的思想還是一樣的,沒有區別的。如果我沒有親自證到,還是會一樣的有這麼多疑問。産生了疑問,如果不能解決,那就要退失初心了。

  我要跟大家說實在的是什麼呢?一個真正的佛法,如果它沒跟人類、跟社會、跟人類生活、工作相適應的話,那它就不是佛法!這種觀點你們是不是還沒有聽說過?聽到說過沒有?聽到沒有?(衆人答:沒有)。我可以肯定地這麼講,如果佛法與社會、與人生,以及與人類、與生活、與工作不相適應的話,那它就不是佛法!

  任何佛法都是因緣而生的。緣,就包括了人的環境、生活和工作,包括這個在內,如果把我們的生活、工作擺開來講佛法,是講不走的。所以,我們要樹立正確的人生觀,來認識佛法。那,就是佛教的人生觀。

  佛教的人生觀是個什麼呢?就是任何事、任何行爲,都必須爲整個衆生著想,不是爲自己。當然,整個衆生,還包括你自己在內。

  我們的下一課,就要講到佛道叁根本要義。要專門講出離心、菩提心和清靜見這些問題,今天就不講這些了。

  佛教的人生觀,就是叫我們破除迷信,排除一切假象,明悟自心,用實際的、圓滿的、無礙的方法,和平等的方法,來對待自己的生活和人。這才是佛教的人生觀。不是叫我們對什麼事情都不要去做。用最簡單的話講,就是:用平等心對待一切事物和人。這就是佛教的人生觀。

  如果你沒有平等心對待事物,對待人或事,你就不可能得道。沒有一個抱著貪心、偏心的人能有成就的!

  所以說,我們只要做到了平等心,把心平靜下來,用平等心對待一切事物。那麼,我們這個佛教的人生觀就樹立起來了。

  在佛法這個問題上,我還要給大家講幾個具體的就是:佛法住世的叁大功德。有哪叁大功德呢?第一,就是寺院,僧團,儀軌和戒律;第二,就是經論,教法和佛文化藝術;第叁,是修持,證悟和覺醒。

  我們佛教,是一個智慧和覺悟的教育。這個智慧和覺悟的教育,主要是以寺院的僧衆來完成和體現的。哪裏有寺院,哪裏也就代表了佛教的象征,那是一個象征;寺院的僧人,也就是僧團,它也代表佛教的象征;佛教的儀軌,早、晚課誦,一切法儀,放焰口也好,普佛也好,它也代表佛教的一種象征。

  當然,我剛才說了,它不是代表佛教,它代表佛教的象征。你要沒有一個象征性的東西,人們在思想上就樹立不起佛教這個概念。有了寺院,有了僧人後,僧人他本身就有一個儀軌。這種儀軌呢,有法儀、有律儀,有很多種儀軌,這些都是代表寺院的象征,都是代表佛教的象征。

  爲了修行減少障礙,我們僧團,及學佛人,製訂了不少的戒律,來約束我們自己的行爲,以減輕障礙。如果我們僧人,沒有戒律來約束我們自己,我們在衆生當中就樹不起榜樣,人們就産生不了信心。 但是要知道,這一系列的東西,都只是一個象征,是使人們産生信的一個基因。大家把這個問題弄清楚啊,它是一個産生信的基因,人們沒有它,就不可能升起學佛的信心來。 寺院、僧團、律儀,這些象征性的東西,在我們心目當中形成以後,下一步就要具體的東西了,也就是要用佛教的經典,作爲我們學習的依據。叁藏十二部經典,這是我們學習的依據。是不是啊?這是一大功德啊!

  經典是用來幹什麼的?我常常給他們說,居士也好,出家人也好,我也是這樣說:佛教的叁藏十二部經典所說的一切道理,都是叫我們生信。起信後,按照這種方法去修行。念經、誦經和研經,就是研究經典,都是讓我們生信的!就是把我們修行的信心建立起來,從而在經典中,尋求一些經驗,作爲我們修行方法的一種依據。

  如果我們把所有的經典都背得,包括這個叁藏十二部你都能背得,你都能講,那還是佛經。那還不是你自己的經。經典,就是要通過對它的學習,讓我們提高我們自己的認識,按照這種方法,這種經驗,來尋找我們自己的位置。通過這種學修過後,念好你自己的那一本經,那才是真經。

  過去說的無字真經在哪裏呢?我們的叁藏十二部經典都是有字真經。其實,我們到處去找無字真經,無字真經就是我們自己的這本經!如果我們念好了叁藏十二部經,不去行持,不去運用到我們的日常生活和行爲當中去,那麼這些經典跟你不産生關系!哪怕你把這些經典學到了,理解了,悟透了,那麼你是不是就得道了?有沒有按照這種方法去做了?在修行的過程中,完成了你的願行了嗎? 您得到沒有?這是個很重要的問題!

  有些居士問我:“明心見性是什麼回事啊?什麼是證悟?什麼叫開悟?”能明悟自己照見本性,照見了又如何啊?本性是個啥子還是個啥子嘛!悟了又如何呢?悟了就明白了嗎?明白了以前幹了壞事還是壞事,幹了好事還是好事。明白了你還是煩惱,明白了你還是痛苦,明白你還是那個智慧,明白了你還是那個魔障。明白了,不等于得道了,也並不等于成就了。明心見性和開悟,在修行的道路上,還僅是個開始。

  如果我們不把這個問題提到這個高度來認識的話,那我們的智慧還是不圓滿的。明心見性了,點開心要了,覺悟了,都還是才開始。只能說明在這種情況下,你已經入道了。就象我們從中江到成都,出一級公路到了高速公路,入道了,進了這個高速公路了,如果你進了高速公路你不走,你就永遠到不了成都。明白了過後,如果你不繼續進行修持,不具足我們的叁千功行,八百道果,不去圓滿它,知道了就還只是知道,明白了也還只是明白。

  知道又如何?明白又怎樣?解決問題了嗎?這就是我和很多出家人及居士在認識上的一些區別。明白和知道、悟了,並不等于得道,更不等于成就了。那還要去修行,還要去按照我們自己所明白的道路走下去,這才是究竟的。

  我們很多居士、出家人,對佛教作了不少的貢獻。弘宗演教,把佛法用各種形式實現于衆生,實現于社會,具足了很多功德。但,功德只能是功德,功德在修行道路上只能是一種資糧,就好象我們到北京去要買飛機票的錢。資糧夠了,只是錢夠了,但我們還沒有上飛機啊!要上了飛機才能去啊!

  所以,在具足了功德資糧情況下,還要繼續修行。我們在修行的道路上,不但要明白佛教的道理,明白人生的真谛,明悟自心,也就是說我們覺了,覺了還要修行,還要去具足,才能圓滿。具足包括覺悟自己,還要幫助他人覺悟。了卻你的願行,這樣,才能夠真正達到學佛的目的,也就是成佛。 如果不是這樣的話,我們學到念幾句口號,有什麼用啊?學到敲噹噹又有什麼用啊?學到裝模作樣又有什麼用啊?成天在那裏滿口的佛話,一開腔就把人就把衆生嚇跑了。所以,我們在修行、在學佛這個問題上,我們不但要學佛的儀軌、學佛的優良傳統,更重要的,是要學佛的思想、學佛的方法 、學佛的智慧,要圓融佛的思想,方法和智慧,來對我們的修行,産生作用。

  我原來在給他們講開示的時候說過:我們要把法,融入我們的自性當中,要把我們的自性,融入法中。要把我們的行爲,與佛的行爲納入同一軌道。只有這樣,我們才能成就我們學佛的功德。

  今天下午,我借這個地藏殿開光的因緣,給大家作個開示,提個醒:我們學佛的人,首先要對佛教,有個正確的認識,要擺好我們自己的位置,才能實現我們學佛的價值,才能夠圓滿地、無礙地成就我們的佛果,少走彎路。

  這裏講的,只是一般的對佛教的認識問題。至于佛法的最根本的東西,那就是“佛道叁根本要義”,今晚上講,那可是講具體修持的了。明天,要跟大家講佛法的概論、修持的方法,還會講止觀雙運。今晚和明天的講座,才是步入對佛教的認識和修行的具體方法當中去的。 今天下午,我先在這裏,爲大家在思想上樹立一個對佛教的正確認識,建立正確的佛法的人生觀。我希望大家能通過這個提醒,在修行的路上,減少些障礙,放下些包袱。讓我們在平等的、覺悟的前提下,直入菩提道。

  希望我們這次的學修講座,能夠使大家在學修上,得到一些幫助。謝謝大家!

  阿彌陀佛!

  

《如何認識佛教——白塔寺地藏殿開光法會暨佛學講座》全文閱讀結束。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