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師開示:《學佛中的困惑》
2005-3-19 農曆二月初八(釋迦牟尼佛出家紀念日)
今天開示的題目叫做“學佛中的困惑”,在我們學佛的過程中,有不少的行者,從開始的發心、行持,也勇猛精進,但是,往往會遇到很多很多的具體問題,因此呢,就在學佛的道路上,産生了不少的困惑,如果我們不從困惑中解脫出來,那麼我們這一世的修行,就很難得到善始善終的結果。今天晚上,我准備跟大家講六個問題。
第一個問題,就是信願的基礎,就是我們學佛要怎樣才能達到目的,怎樣才能成就?首先,我們的信願要建立在正確的基礎上,要建立這個基礎,第一個首要問題,擺在我們佛弟子面前,那就是如何認識因果?
如果說,我們作爲學佛的人,作爲修行的人,作爲一個佛弟子,我們連因果都還沒有正確的認識,或者是不相信因果,那麼我可以肯定的講,這種修行是不圓滿的,是沒有結果的。爲什麼呢?因爲不信因果的人,要談修行,把它換一句話說,所做的一切事情,都是不擇手段的,哪怕他就是在修行,在行善,都是抱著一種目的的。所以修行的人,作爲一個佛弟子,無論是在家居士,還是出家人,首先要建立在知因識果這個基礎上,這是非常重要的。
所以呢,我們修行的人,對待因果這個問題,要如何去認識?發了一點善心,也有恭敬心,也有成績,但是他沒有明白因果的關系,那麼他這種修行,是什麼?事實上,佛在說法49年當中,從開頭到結束,都貫穿了一個因果關系在內,我們大家可以去好好的思維一下,因爲我們要知道因果,知道我們這一生爲什麼來到這個世間?人爲什麼有生老病死和求不得苦、愛別離苦、怨嗔恚苦、五蘊熾盛苦這八苦呢?爲什麼會有?是從哪裏來的?爲什麼同樣來到這個世間上,每一個人他都有他自己不同的命運和結果,每一個人來到這個世間上,都有他自己的緣份和業報。釋迦牟尼佛,他的入道也是從知因識果上入手的,比如他首先發現了生老病死是每一個人都擺脫不了的,還有世間上的種種煩惱和痛苦,循環的讓我們去痛苦,去承受,而且擺不脫。所以我們學佛的人,首先就要學會如何去認識因果關系,和因果的發展規律,這是擺在我們面前的第一問題。
談到這個因果問題,我們最現實的是,我們每一個人,現在你們自己的覺受和你們的現狀,都是由于你們累生累劫所造的業力而産生的,不是從天上掉下來的。那麼既然是從業力上産生的,我們就要從消除業力這方面去著手,要如何去擺脫這種痛苦和煩惱?首先就不要去種因,所以呢,我們在學佛的過程中,每時每刻都不要忘記因和果這種關系。
今年有一個弟子跟我說,我這次受了比丘戒,我該怎麼修行呢?我就跟他說,這個非常簡單,你如果知道你已經受了比丘戒了,那麼只要你每時每刻都記住,你是一個比丘,無論幹任何一件事情你都是一個比丘,那麼你就知道你該做什麼?我們現在在座的有不少居士是受了菩薩戒的,有受了五戒的,也有皈了依沒受戒的,同樣如果你每時每刻,不管你做什麼事情,你都想到你是受了菩薩戒的菩薩,那你就知道你該做什麼。如果你能想到這點,而且照著你該做的去做,不失你這菩薩的根本,我可以肯定的講,你這一生就能成就,如果你是受了五戒的居士,你經常能想到你是受了五戒的菩薩,按照你的戒律去行持,這一生也能成就。如果忘記了你是一個菩薩,忘記了你是一個比丘,忘記了你是一個居士,一昧的去追求現象,每天去攀,讀多少經,念多少咒。我可以這樣講,你就算把大藏經全部背得,而且都能講得天花亂墜,地湧金蓮,它跟你都沒有關系。因爲這些過去佛、菩薩和祖師大德,他們總結起來的經驗,是叫我們運用來修行在我們自己的行爲當中去,如果我們沒有把它擺到我們自己修行當中去,具體的按照這種方法習修,你知道得再多,都跟你沒有關系。正如我們現在很多修行的人,常挂在嘴上,這樣我也明白了,那樣我也悟了,知道了,明了心了,你明了心了,見了性了,我不客氣的講,知道了又如何呢?明白了又如何呢?哪怕你知道你累生累劫的來曆,如果你不去對治,不去具足你的功德,知道並不等于得到,悟了嘛覺悟嘛,也就好像是在糊塗的時候,迷惑的時候,醒悟過來了,知道了,哦!原來是這樣,如果你不去修行,不去具足你的功德,了你的道行,那你還是那樣,沒改變,那麼你知道過後,如果你要去修行,要去改變它,具體的去改變它,才算是得到了。如果我們能開發智慧,明白自己的真實狀況和自己的來因,這是一件具體的開始,就說明你現在的好事,是你以前種的因,你現在不好的境遇,也是你以前種的因。所以我們現在學佛的時候,都圍繞著知因識果這方面去下手,最緊要的,如果不從知因識果上去下手,哪怕你每一年磕十萬個長頭,念十萬遍大悲咒,念十萬遍百字真言,還誦十萬遍心經,只能是具足你的功德,關鍵是我們在修行的時候,知道因果了,我們修行的方向才會明確,要知道因果,因是從何而來?將來得什麼果?明白它的事實真相,那麼我們修行,才能夠擺好自己的位置和端正自己的態度,因爲我們對世間的一切真相明白了,人生的真谛明白了,而且知道我們自己的過去和現在爲什麼,那麼你才能明白自己現在的價值是什麼?比如社會上所說的,擺好自己的位置,實現自己的價值,什麼價值?那就是了你的智慧覺照,成就你的本願,如果知道這些煩惱和痛苦,是業力所生,因緣相聚,掙紮在輪回當中,那麼我們學佛的第一個要求是什麼呢?就是要生起出離心,這個心要生起來,我剛才說了,只能在知因識果這種基礎上,才能真正生起,如果你因果都不知道,你說你生起了出離心,那是假的。如果我們修行的人,又知道煩惱痛苦的症結所在,不生起出離心,我們所做的一切事情,都是不具體的,而且還是不實在的,如果我們出家人沒有生起出離心的修行,我們所做的一切,只能是得善因善果,如果我們沒有生起出離心的菩薩,也就是說居士菩薩,我們的修行,可以說還在世間八法以內,你還是世間法,談到這個因果關系,我們在座的相當一部分人,就在這裏懷疑,爲什麼呢?因爲我們現在,以我們現在的這種智慧,我們還不能夠明白,我們現在所處事情的根源和發生的原因,只能看現象,還在跟著感覺走,跟著感覺走所認識的事物,本身就是一種假象,這個我們要把它弄清楚。有好多修行人,力氣也下得大,又誠實,又費了很多工夫,往往有很多障礙,業障生起,那麼我今天晚上講的第二個問題,就是在知因識果的基礎上,生起出離心,要生起出離心,要出離這個六道輪回,修行,如果說,我們自己本身沒有具足資糧道,我們在修行的道路上,就會出現很多障礙,所以呢,要跟大家講的第二個問題,就是要講,我們要修行,我們要達到目的,要改變過去的狀況,我們必須要具足資糧和功德,最近幾天總有人跟我說,爲什麼我修行十年了,煩惱還這麼多,障礙也那麼多,95年皈依,2005年了,十年了,還出去學了不少的氣功,也還學了不少的顯宗的,密宗的,大師見了不少,活佛見了不少,這一次我有一個弟子來見我的時候,見到的第一個給我的印象,就是做了一個非常標准的大禮節,磕了一個長頭,磕得非常標准,但我一看跟十年前簡直是兩回事,十年前也就是95年,紅光滿面,精神煥發,到現在可以說是面黃肌瘦,臉上所呈現出的一種象征,可以說是面目全非,爲什麼?心亂。心爲什麼會亂?就是我們一昧的去追求智慧,一昧的去追求方便,一昧的去追求高上,至高無上的法門,如果我們自己本身沒有具備功德和資糧,我可以這樣講,你修行越精進,你的障礙就越嚴重,翻起來的障礙就越多,我昨天晚上觀照了一下,在文殊院坐了一下,我發現我有幾個弟子,十年了拜了十個師父,到現在回來了,回來是好事呀,還是覺悟,如果你再不回來,我也救不了你,我前兩天跟我的有些弟子講,我們學佛,如果不培福,一昧的去具備所謂的智慧,就希望天上掉個啥東西下來,那是不現實的,我們學佛,如果自己沒培福,福報不夠,要吹個一級風,二級風,你就要倒,還不要說叁、四級風,七、八級風,八風吹不倒,我南充有個弟子(我們這次南充也來了不少人),很熱心學佛,學了不少,先在我這裏皈了依,由于自己嗔心比較重,他就跟其他人說,他師父望著其他人笑,望著我沒笑,不安逸我,不幹了,馬上去找,把他認識的那些居士,全部拉到大邑縣去了,就是因爲我沒有望著他笑,就把這些居士拉了一大堆,我說我望著你笑或不笑,只能說我對我自己在思索衆生,審察自我的時候的現象,並不對于哪一個居士不高興,我對每一個居士都是平等的,他過去學了兩叁年,把這些本身比較平靜的而且學修也比較精進的人的心也搞亂了,嗜好吹噓,那個功有好大喲,哪裏來個什麼活佛,每一天要教好多咒喲,每一天要念好多經喲,在裏面去叁年了,去年這個活佛就跟他講,你把你那些人都喊起來,現在我要准備跟你們傳最好的法,傳最關鍵的大法,哎呀,這些弟子高興的,這下子活佛要傳大法,頭天晚上都沒睡著,第二天早上多早就等著,全神貫注,這活佛就說,你們聽好了,今天給你們傳法了,要認真聽,你們好好的回去念六個字:唵嘛呢呗咩吽。以前我給你們講的都是方便法,不要東跑西跑了,這下子這個人又氣倒了,活佛對我也不安逸了,又把人拉到蒲江縣,聽說有個104歲的在那裏擺攤的這麼一個人,我早就認識,爲什麼這個人會今天這樣,明天那樣?我只跟大家講一件事情就可以證明,就說明他沒得福報,沒具足功德,比如功德具足的人,就好像一堆黃金放在這兒,八風是吹不動的喲,沒福報的人,雖然看到他現在有點世俗的這種福報,家裏面的工作呀,拿點工資這些,但是他不去修行,這個問題上他沒得資糧,…
《學佛中的困惑》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