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學佛與生活的關系

  “學佛與生活的關系”

  2005年6月19日,海空上師在河南雲臺山萬善寺開示

  很多學佛的人,包括一些出家人在內,對學佛這一問題,都還在認識上、理念上沒有一個正確的觀念。什麼叫學佛?所謂學佛就是要學習佛的思想、行爲和他對宇宙人生的認識。對佛的教導、教戒和他所指導的修行方法進行學習。用它來開發我們的智慧,覺悟我們的人生,讓我們過著一種隨順真理的生活,把握自己的命運,明其自心,照見本性,達到究竟覺悟圓滿的境界,這就是學佛。學佛的目的,就是爲了開發智慧,讓我們明白宇宙人生的真相是什麼,明白了這些道理以後,更好地把握自己的命運,自淨其意,得大安樂自在。

  很多人,對學佛這個問題,在認識上、出發點上、立足點上,都沒有一個正確的思想理念。嚴格的說,很多學佛的人,他的動機還沒擺端正。在學佛這個問題上,我們要按照佛的教戒,就是說佛所證到的,他所明白的道理告訴我們,並運用到我們自己的生活當中去,斷除我們的煩惱,解脫我們的痛苦,開發我們的智慧。

  學佛的人,首先要認識到,佛告訴我們世間的一切現象,它的發生、發展過程,都是緣起性空的道理,還告訴了我們執著和所受是痛苦,要擺脫執著和貪欲,才能得到真正的大安樂自在,所以學佛的人,首先要生起出離心,出離什麼?就是要出離煩惱,要從煩惱當中解脫出來,從痛苦當中解脫出來,從迷惑當中解脫出來。

  佛教在兩千多年前,就提出了要我們破除迷信,明心見性,不要被假象所蒙蔽。由于我們本身被現象和假象所蒙蔽,執著一些現象,所以就産生了貪欲、嗔恚,外勞其形,內傷其心,無時不在痛苦之中爭紮。爲了擺脫這些煩惱和痛苦,那麼我們就要用佛所證到的道理和智慧,來開發我們自己本具的智慧。實際上學佛的過程,就是一個開發智慧的過程,就是一個明心見性的過程,就是一個解脫煩惱和痛苦的過程,就是一個把握自己命運的過程,不受外界所影響,讓我們自己把握自己的命運。

  釋迦牟尼佛早在兩千多年前就說了,人所做的一切都要得到果報,而我們現在所出現的一切,都是我們以前累生累劫所造的業力而産生的結果,這是任何人都幫不上忙的。佛教的道理告訴我們,人要自己救自己,不靠神仙皇帝,這是兩千多年前,佛教真精神所提出來的。因此佛在兩千多年前就提出了,要人們去明其自心,照見本性,要去證,要去悟,要去明白世間上的道理。使自己的生活和工作不糊塗,不讓現象牽著鼻子走,而是自己覺悟了,自己走自己的路,這就是佛教的真精神所在。

  學佛的人,對衆生是平等的,沒有高低之分,如果說,還有高低,那就不是佛法了。衆生平等,衆生的覺悟達到了究竟圓滿的境界,都能夠成佛。世界上所有宗教,都沒有提出,人人平等,衆生平等,衆生皆有佛性。只有佛教提出來了,衆生具有佛性。因爲其它宗教還有一個主,還有一個神,還有一個上帝。我們佛教不提這樣的口號。而主張衆生皆有佛性,大家只要覺行圓滿了,都能成佛。實際上佛本身就是智慧和覺悟的代言詞。如果說還有高低之分,還有上下之分,那就不是佛教,而是外教了。這就是我們對佛法的認識,也是最起碼的認識。

  我們要生起出離心,就是我們明白現在這些痛苦,這些淵源是我們自己造作的,是累生累劫的業力所致,所以學佛的人不能再造業。學佛中所講的出離,主要是脫離永無終結的生死苦海,脫離相續輪回的理念,不是背著生死苦海的無明、貪欲,而去出離苦海。我們若帶著貪心去出離苦海,能出離嗎?關鍵是我們要正確認識這個問題。如果背著執著和貪心去出離苦海,你是永遠無法出離的。出離心是我們離煩惱和痛苦的願望。

  我們要有一種積極的正念來對治邪念,用正念對治邪念,是清淨覺照對治散亂的良方,是我們學佛人首先要具備的。現在,我們在學佛潮中,有一些不正常現象要給大家明確一下。

  第一、在佛化生活中的不正常現象。現在有不少學佛的人,也還有些出家人,所謂爲了弘揚佛教,對我們的佛法采取了無原則的世俗佛化方式。也就是失去了佛法的真精神和靈魂的佛化方式。一味用現在我們所謂的知識學問,及所認識的一些理念去解釋佛法。可以這樣講,如果你用學術觀點與自己的觀念去解釋佛法,那麼,你是永遠無法得到真正的答案。

  釋迦牟尼所以要出家修行悟道,就是因爲他所知道的知識和學問,即世間學問,無法解決他的生老病死問題,還有很多問題得不到答案。要說尊貴,他是迦毗羅衛國的太子,尊貴至極。要說地位,他是未來的國王,在當時,那裏的天下都是他的。要說名譽,在佛出世時,全國人對他的尊敬和崇拜都是至高無上的。無論是文或者是武,他都在全國是最優秀的,他對世間上的學問已經了解得非常清楚。可以說是了如指掌,無一不通,如哲學、心理學,音樂學,武術,他也是很優秀的。而爲了解決他不能夠解決的問題,就是世間學問不能夠解決的問題,他才去出家悟道,找出世間事物的真谛。通過他的苦修、苦行、證悟,終于明白了宇宙人生的真相。原來世間的一切,都是緣起性空的道理,任何事物的發展和發生,都有它的兩面性,任何事情都是因緣所生,所以說,諸法是因緣所生的道理。

  按照佛教所倡導的、教化的,及佛的教義來解釋世間事物,並融彙于我們的生活。我們現在的哲學界和科學界,在很多方面都已經證實了現在所發現的問題,而是佛在兩千多年前,早就已經說清楚了的事情。而現在,卻有一些出家人,和一些學佛的人,偏偏要從另一個渠道,去把佛教的精神解釋一通,這本身就是一種錯誤行爲。不外乎就是名利思想在作怪,用一種貪欲和追求,和自己的欲望心態來闡釋。事實上,你如果真正按照佛的教導和教戒,去解決自己的問題,這些事早就迎刃而解了,沒有必要去走彎路。

  所以,學佛的目的,就是要把握自己的命運,明心見性,知因識果,也就是說,做好事得好報,做壞事得壞報,因果報是絲毫不差。不知道因果的人,你就不可能生起出離心,沒有生起出離心的所有修行人,那麼,你都不是真正的修行人。因爲你不信因果,你修的什麼行啊?不信因果的人,對任何事情,他的行爲都是不負責任的。因爲他是不守道的,他不怕因果。所以要生起出離心,必須是在知因識果的基礎上,才能生起出離心。而生起出離心的關鍵就是要知因識果,明悟事理,除離舊業,不造新殃!要正確對待自己的生活和學佛的這種關系。

  實際上,佛法無一不在我們的生活當中體現,生活就是佛法。關鍵是你如何去運用,怎樣來把握自己,怎樣來對待自己生活上所出現的這些問題?如果你思想上、精神上、環境上的問題出現了問題,而不能正確對待。那麼,你所學的所有理論,都是荒唐的。所以,佛法是注重實修實行,也就是說:佛法所講的道理,所有的經典,都是使其明白自己的真相,讓它來改變自己的行爲,規範自己的行爲,把握自己這一生當中的航向,實現自己的願行。

  第二、佛法的學術潮流問題。在印度的曆史上就已經一次教訓,在當時的印度,佛法一味被社會上的婆羅門教和印度教的一些知識所融化,人們不是用佛法來指導自己的生活、學習和信仰,而是用世間知識來認識佛法,去學習和信仰。所以,佛法在印度就滅度了,這也是佛教曆史上一次非常慘痛的教訓。因爲用學術的問題來認識佛法,他對自己所有的行爲都不負責任,因他不怕因果,他與佛教的真精神是背道而馳的。所以,講到個問題,我們學佛的人,一定要以佛的思想,佛的教義,佛的教導,佛的智慧,運用到我們的日常生活和工作當中去。開發我們自己的智慧,適應我們自己的生活,順應時節因緣,這才是真正的佛法。而不是用學術能代替的。所以從古到今,世界上的很多科學家、哲學家、心理學家、語言學家,包括軍事家,都無不拜倒在佛經腳下,用佛法來躬行實踐,而受到啓發,這是事實啊。

  所以,佛法不但是我們人類的寶庫,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寶庫,也是人類文明寶貴的精神遺産、文化遺産。因爲佛教傳播到中國有一千五百多年,已經形成了中國化的佛教,它受到我們中國文化的熏陶,佛法在中國已經中國化了。用道家的思想,儒家的思想、學術觀點,滲透入佛法裏。由于用這些理念去認識,因此,佛法在中國已經是用我們中國人的語言在講法,這就叫做佛教的中國化。

  第叁、最近幾年我們佛教界出現了一些的怪現象,那就是漢傳佛教中的活佛意識。

  按照我們國家宗教政策來講,漢傳佛教要用我們漢傳佛教的教規、教義來進行學修。藏傳佛教原則上是在藏族地區行進弘揚。也就是,藏傳佛教不納入漢傳佛教裏面宣揚,漢傳佛教也不納入藏傳佛教裏面宣揚。解放前,我們國家就已經成立了漢藏教理院,就把藏傳佛教的精神用我們漢文化,即用漢字把它翻譯過來。實際上無論是漢傳佛教或藏傳佛教,但它們的教義、教規和教旨都是一樣的,只是語言不同而已。所以,現在我們漢傳佛教的很多人,特別有很多居士,遇見一個藏傳佛教的僧人,或穿著藏人衣服的人來到內地,就盲目的崇拜、信仰,不講原則。出現了現代生活中的活佛潮。因爲藏傳佛教是全民信教,因此,誰都能念幾個咒,誰都能講解幾句佛法。有些藏人到漢地去,他們出去是兩套衣服,平常穿漢人的衣服,見到有皈依的弟子時,他就穿藏人的喇嘛衣。真正的藏地活佛,真正的藏傳佛教的僧人,戒律非常嚴格的,他們根本就不出去化緣,根本就不到漢地到處去講經說法。我可以不客氣的講,凡是沒有經過正規渠道,即沒有通過藏地和漢地佛教協會、宗教事務部門同意的藏地僧人,到漢地到處跑的所有化緣弘法的人全是假的,沒有一個真的。因爲,按照藏傳佛教本身的戒律,是不允許的。

  最近,焦作市也來了一些所謂的活佛,…

《學佛與生活的關系》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 继续阅读 ▪ 善巧的智慧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