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自淨其意方是道

  自淨其意方是道

  

  釋海空法師講授

  今天晚上,是雲臺山萬善寺大殿落成暨佛像開光大典的第一晚上,因爲這個晚上呢,全國各地來的居士比較多,借這個機會,跟大家講一個開示。今天晚上要跟大家講的開示的內容是:自淨其意方是道。

  我們今天晚上來聽講開示的,有出家人,也有居士。無論是出家人,還是居士,在學修這個問題上,是一樣的,也是一致的。根據我所了解的情況,通過我修道十二年,學佛二十九年,加起來就是四十多年呐。無論是從學道,還是學佛,在學修這個問題上,很多人,都沒有把它掌握好,而且是知其道,而未得其法。有的學道幾十年,學佛幾十年,由于沒有掌握好方法,直到臨命終時,還在雲裏霧裏,懵懂一生。

  其實佛教,叁藏十二部經典,說了那麼多道理,不外乎就是四句話,哪四句話呀?這四句話,恐怕大家都知道,就是諸惡莫作,衆善奉行,自淨其意,是諸佛教。諸惡莫作,就是叫我們修行的人,不要去做惡事,不要去種惡因。因爲做了惡事,種了惡因,就要得到惡果。衆善奉行呢,就是說,叫我們修行的人,要從根本上下手,從因上下手,凡是善事,都要去做,這兩句話,是叫我們知因識果,多做善事,少做惡事。諸惡莫做,就是我們知道因果以後,做一惡事,得一惡報,成一惡果。做善事呢,就行一善事,得一善報,成就善業。前面這兩句話,事實上就是叫我們學佛的人,不管是出家人也好,還是在家人,都是必須要做到的,而且是必須要去做的。那麼前面這兩句話,它只能是斷惡因,斷惡果,積善報,得善果。由于我們發心,和立足點不一樣,那麼它所産生的結果就不一樣。其實呢,多做善事,衆善奉行,它只能是跟我們修行的人,培養福報,證得定道資糧的善因善果。那麼我們定道,就需要我們多做善事,多培福來完成。

  我們比較普遍的修行人,都把諸惡莫做,衆善奉行,就認爲是修行的宗旨,我認爲這只能是宗旨的一個部分。因爲諸惡莫做,衆善奉行,是我們一個人本身應該做到的,而且必須具備的一個資糧條件。如果我們連這一點基本的資糧條件,都沒有具備,我們的修行,就沒有結果,這是毫無疑問的。要樹立一個諸惡莫做,衆善奉行這個觀念,不容易呀,爲什麼呢?因爲要諸惡莫做,衆善奉行,首先就要從我們自己本身的日常生活和意識狀態開始,要從我們的心開始。如果我們本身沒有建立這樣子的意識狀態的基礎,我們的修行是建立在沙灘上。那麼要建立這個意識狀態基礎,我們首先要懂得佛教的道理在講什麼?

  我修幾十年行,看幾十年書,經曆幾十年的人間事物,再來用佛教的思想,佛教的理論來總結,其實啊,佛教的八萬四千法門,叁藏十二部經典,都每時每刻和無不向大家闡述因果二字。我們這些居士,我們的在家修行人,我們的僧人,又有幾個是知因識果,而遵循因果的呢?因果這兩個字呀,是叁歲閑童都知道,八十老翁做不到,爲什麼做不到?因爲我們還沒有真正辨別因果和因果産生的原因,和原因所在的這種先決條件,和它的組成結構,還沒弄清楚,只是在理論上,明白了這個道理。

  如果要進入我們的日常生活和我們的修行,我看百分之九十九的人都做不到。爲什麼要這麼說呢?能做到知因識果,而且按照因果這種法則,來把自己修行放進去,能把握好自己的人,是百分之一的比例。所以我們西藏有些活佛和我們四川的甘孜阿壩,有些活佛啊,他們斷言,末法時代的衆生,一百個修行人當中,只有一個成就,還有九十九個人,哪去了?在地獄裏去了。他們是這樣預言的,我用我的禅定功夫觀察,也是這樣的。人中九十九人,只有一人是真學佛的,學佛的九十九人,只有一人是真成就的,那麼這九十九人,在哪裏去了?我說啊,地獄裏去了。有這麼一句話,地獄門裏僧道多,你們看到過這句話沒有?看到過。對了,地獄門裏僧道都多,那麼我們居士當中有好多呢?仍然多,爲什麼多?就是我們修行不知因果,就學到理論。我前幾次跟他們講開示的時候就說,如果是不知因果的人,無論是出家人,還是在家人,你的修行都是裝模作樣,做給別人看的,爲什麼呢?因爲,不知因果的人,他做任何事情,都是不擇手段的,他不怕因果。

  如果我們懂得了因果關系和因果的這種規律,我們常常用它來檢點我們自己的行爲,十個有九個能成就,但是要在知因識果這個基礎上。事實上,我們佛教的緣生性空所講的道理,事實上就是一個因果關系的發展過程。釋迦牟尼佛講經說法四十九年,無不是在跟我們講因果關系。大家要知因識果,要知道因果,要知道我們的善是從哪裏來的,我們的福報是從哪裏來的?是我們積起來的。我們的命運是怎樣産生的?是我們自己造就的。他的說法中,每時每刻都在提醒我們,明悟自心,照見本性,不要被煩惱和現象所迷惑,不要被假象所迷惑,所以叫我們靜下來,認認真真去想,認認真真去思維。

  所謂認認真真的靜下來去思維,在我們中國,有的把它稱爲思維修,又叫靜慮,換一句話說,我們常常說的參禅。禅,是心也,我們參,參是指修,參禅,就是修心,修什麼心?修我們這顆亂心,修我們這顆妄心,修我們這顆貪心,修我們這顆嗔心。因爲妄心、貪心和嗔心,蒙昧了我們的真心。由于妄心、貪心和嗔心的常住,事實上我們就在現象中爬行,痛苦中爬行,煩惱中爬行,無時無刻,不在外勞其形,內傷其心;由于我們沒有明白自心的真相,沒有常住真心,常常跟著現象走,跟著感覺走;由于我們用這一系列的心和這一系列的意識形態,我們是不可能找到真正的真實,不可能找到真正的真如實相,不可能找到真正的真,只能找到現象,什麼現象?社會現象,表面現象,假象。

  所以我們修行,就是要用一種方法,或者多種方法,來使我們這顆心平靜下來,去靜思,去尋找我們的煩惱和痛苦的發生所在,在什麼地方?去尋找我們這個人來到這個世上是幹什麼的?爲什麼而來?來到這個世上,這一生結束過後,又向何處去?如何把握我們自身這個航線,用一種方式來靜慮,來靜思維,來思維修,來參禅定,就是讓我們清楚的來明白我們自己來到這個世上的任務,完成我們的願望,達到我們的目的,實現我們生活的價值,什麼達到我們的目的,實現我們生活的價值,什麼價值?隨順真理的價值,並不是迷戀現象和自身享受的價值。所以學佛的開始,我們就必須明白這些,而且用這些方式,來規範我們的行爲,也就是知因識果,是什麼因,讓我們産生了煩惱?是什麼因,讓我們感到痛苦?是什麼因,讓我們看不到真相,而被假象所蒙蔽。

  所以,我們的所有修行,都在知因識果之中,來辨明我們修行的方向。如果說,我們一個出家人和一個居士和一個修行人,連這一點起碼的常識,都還不明白,我們對佛教就談不上是修行了,只能談得上一個信仰二字,只能是個信仰,我覺得佛教好,我相信,那麼這個好和相信,與你有什麼關系呢?你相信它,它就如此,你不相信它,它仍然如此。有一次,我在川大跟一些教授,談到這個因果關系的時候,他們很多事情,都跟我爭論不休哇,講了很多所謂哲理性的東西來駁斥我,我說你那哲理東西,只能是哲而理,不是實而理,更不是證而理。我說你們現在講政治,講馬列主義,講科學,你們知不知道,什麼叫馬列主義和科學的態度?馬列主義的思想和馬列主義的態度,跟科學的態度,它有一個總的提法,就是存在決定意識。存在的東西,你認識它,是如此,你不認識它,還是如此,因爲它是存在的,那它爲什麼存在?還有一個前提,爲識而存在,爲用而存在,爲我們現在還在煩惱痛苦當中,貪欲而存在,嗔恚而存在,享受而存在,爲我們一切追求而存在。所以,我們去看一看心經呐,心經裏面講這個問題,講得比較透徹呀。那麼今天晚上,我跟大家講這個開示首先要講清楚的是第一個問題,就是要知因識果。

  佛教說的兩句話,諸惡莫做,衆善奉行,應該建立在知因識果這個基礎上,因爲你連因果都不明白,連因果都不信仰,你怎麼去談和別人修行呢?你沒有因果關系的觀念,你就衆善奉行,諸惡莫做的動機,那就是不明確的,我是這麼想的,你們說是還是不是啊?是。對了,連因果都不懂,都不明白,這種基礎都還沒建立,你的衆善奉行,諸惡莫做,這個觀念是不明確的,方向是不明確的,最多得一善因善果,只能是這樣,那麼對我們今後的成就,對我們今後的得定開慧,直入菩提道,有多大的作用呢?如果你不相信因果,不知因識果,建立正確的修行觀念,就只盯著一種現象,想入非非,是不可能有什麼結果的。你這種修行,跟你的成就,産生不了什麼關系,只能有一點,由于你沒有明確的目標,沒有發心,只能有一點福德因緣,還不能說是定道資糧。

  我在棲樂寺,講開示的時候,提到這樣一個問題,知因識果,諸惡莫做,衆善奉行,你們說最大的善事是什麼?最大的惡事是什麼?最大的善事是幹啥?(勸人行善。)最大的善事,是指引人們走向光明和智慧之道,覺悟人生的道路。最大的惡事是什麼?(不傷害人家的生命。)傷啥子害命呀?(衆生的。)對,殺人害命,只能是造一個短因,最大的惡事,就是斷人家的慧命。

  文殊菩薩問佛呀,末法時代的衆生,爲何修行,煩惱這麼多,障礙這麼多,魔障這麼多呢?佛說,是由于我們累生累劫所種的福德因緣不夠,造下了很多惡因。文殊菩薩問佛,是何惡因,能夠使衆生煩惱越重呢?佛說,在身口意叁業當中,斷人慧命爲最重,斷人慧命,並不是要去製造好大的障礙,做好大一件驚天動地的事情,就是我們這張嘴,把握不住,成天說叁道四,讓人家的信仰失去了。比如,有一個法師,在居士當中的信仰和威信都很高,大家都很尊重他,他帶領大家學佛,讓人們從煩惱和痛苦當中走出來,做了很多事情。由于其中一個居士,行爲…

《自淨其意方是道》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直接转到: 第2页 第3页
✿ 继续阅读 ▪ 真實的智慧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