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朝聖圓覺——《圓覺經》講記 第十二章 賢善首菩薩章

  

第十二章 賢善首菩薩章  

  世尊在本章爲賢善首菩薩等大衆開示此經名《大方廣圓覺陀羅尼》、亦名《修多羅了義》等五名,並信聞受持此經的功德利益等。

  本章學習提綱:如何奉持此經

  1、代表至賢至善:賢善首菩薩

  2、本經名稱的來曆:佛陀的無上密法

  3、修持本經的功德:供養、修習、護持《圓覺經》

  【于是賢善首菩薩在大衆中,即從座起,頂禮佛足,右繞叁匝,長跪叉手,而白佛言:】

  于是,在大衆當中的賢善首菩薩,從座位上站起來,五體投地,虔誠地禮拜佛陀,並順時針繞佛叁圈,表示無比地尊重。然後雙膝跪地,雙手交叉合掌,恭敬地向佛說道。

  【大悲世尊,廣爲我等及末世衆生,開悟如是不思議事。世尊,此大乘教,名字何等?雲何奉持?衆生修習得何功德?雲何使我護持經人?流布此教至于何地?】

  大慈大悲的世尊!您詳盡地爲我們大家,以及末法時代的衆生,開示了如此不可思議的覺悟法門。世尊,您所宣說的這部大乘教典,叫做什麼名字?我們應當怎樣信奉修持?一切衆生依此法修行,可以成就什麼樣的功德?您希望在座的菩薩和護法神,如何保護奉行這部經教的人?我們應當把這部教典,流傳到什麼地方?

  “廣爲我等及末世衆生,開悟如是不思議事。”世尊悲愍衆生本具如來智慧德相而不自知,迷于聲色,沈淪六道,出苦無期,乃降生于世,現身說法,以覺醒衆生迷夢,證此寂滅一心,出離苦海,而登覺岸。

  《圓覺經》所尊貴的就是毫無隱秘地直示我們:一切衆生本具與佛同樣靈明、微妙、圓滿、廓徹的寂滅圓覺心體。以之修行,無不成就。故而該經最關緊要的精髓,即在開示悟入佛的知見。

  《法華經》說:“諸佛世尊,以一大事因緣故,出現于世……欲令衆生開佛知見,使得清靜故,出現于世;欲示衆生,佛之知見故,出現于世;欲令衆生悟佛知見故,出現于世;欲令衆生入佛知見故,出現于世……是爲諸佛以一大事因緣故,出現于世。”

  所謂“一大事因緣”,就是爲了使衆生解脫生死,悟入佛之知見。但是,我們現在都是凡夫的知見,顛倒妄想,迷惑造業,輪回生死。因此,佛陀興慈運悲,諄諄善誘,普令衆生開示悟入佛之知見。那麼佛的知見和衆生的知見究竟有何區別?衆生的知見,是以無名煩惱、虛妄分別爲根本,是一種極其錯誤的見解。佛的知見則是斷除一切煩惱,了悟圓覺本智,以無漏般若智慧化度一切有情的大慈大悲。

  【作是語已,五體投地,如是叁請,終而複始。】

  賢善首菩薩問法以後,再次五體投地,禮拜佛陀。像這樣虔誠地問了叁次,從始至終,有條不紊。

  【爾時世尊,告賢善首菩薩言:善哉善哉,善男子,汝等乃能爲諸菩薩及末世衆生,問于如來如是經教,功德名字,汝今谛聽,當爲汝說。】

  這個時候,世尊回答賢善首菩薩說:很好,很好!善男子,你們能夠替諸位菩薩,以及末法時代的衆生,向如來請問關于這部經教,它的功德名字等等內容。請你們仔細聆聽,如來現在爲大家解說。

  【時賢善首菩薩奉教歡喜,及諸大衆默然而聽。】

  于是賢善首菩薩,因世尊的教誨而心生歡喜,與在會的諸位大菩薩們,一起安靜地聽法。

  【善男子,是經百千萬億恒河沙諸佛所說,叁世如來之所守護,十方菩薩之所皈依,十二部經清淨眼目,是經名大方廣圓覺陀羅尼,亦名修多羅了義,亦名秘密王叁昧,亦名如來決定境界,亦名如來藏自性差別,汝當奉持。】

  世尊說道:各位善男子,這部經,百千萬億無量數的諸佛曾經宣說,它得到過去,現在和未來一切如來的秘密守護,它是十方世界所有菩薩的歸依處,它也是所有佛經當中的清淨智慧眼。這部經的名字叫做大方廣圓覺陀羅尼,也叫做修多羅了義,也叫做秘密王叁昧,也叫做如來決定境界,還叫做如來藏自性差別。因此,你們應當信奉受持。

  這一段佛陀解答“名字何等”之問。佛宣說是經有五個名字:

  一、《大方廣圓覺陀羅尼》

  二、《修多羅了義》

  叁、《秘密王叁昧》

  四、《如來決定境界》

  五、《如來藏自性差別》

  【善男子,是經唯顯如來境界,唯佛如來能盡宣說,若諸菩薩及末世衆生,依此修行,漸次增進,至于佛地。】

  各位善男子,這部經所顯發的,都是如來的境界。只有諸佛如來,才能完全宣說它的妙義。倘若諸位菩薩,以及末法時代的衆生,能夠依照這部經修行,循序漸進,最終將到達佛陀的圓滿覺悟之地。

  “是經唯顯,如來境界,唯佛如來,能盡宣說”,《圓覺經》的無上妙義,是如來以果地覺,爲衆生因地心,全盤托出之諸佛密藏,唯佛與佛乃能究竟。這就是“因該果海,果徹因源”。

  “若諸菩薩及末世衆生,依此修行,漸次增進,至于佛地。”假如菩薩以及將來末世的衆生,能依照這部經典修行,就能順藤摸瓜,就路還家,啓發智慧,回歸本性,而達到圓滿的境界。

  本經所說十二章經文,不離“圓覺”二字,雖然名相多多,同歸真如妙心:

  第一章的“神通大光明藏”、“衆生清淨覺地”、“不二境”、“平等法會”、“大陀羅尼”、“清淨真如”、“如來藏”、“法界性”。

  第二章的“圓覺妙心”。

  第叁章的“圓覺淨性”、“一切實相”、“覺性平等”、“一切法相”。

  第四章的“圓覺清淨”、“大陀羅尼”、“甚深秘密”、“平等法性”、“妙圓覺心”、“寂滅海”、“寂滅性”。

  第五章的“秘密藏”、“真實相”、“大圓覺海”、“妙莊嚴域”。

  第六章的“圓滿覺性”、“淨圓覺性”、“法界海慧所照之相”。

  第七章的“遊戲如來,大寂滅海”、“無上大覺心”、“本際無二相”。

  第八章的“圓覺清淨”、“本無修習”。

  第九章的“若此覺心”、“本性清淨”、“入清淨覺”、“清淨覺海”。

  第十章的“彼圓覺性”、“究竟圓覺”。

  第十一章的“修此圓覺,清淨境界”、“信佛秘密,大圓覺心”、“同入清淨,實相住持”、“以大圓覺,爲我伽藍”、“身心安居,平等性智”、“無上妙覺”。

  第十二章的“如來境界”、“至于佛地”。

  正所謂:因爲太簡單,以致您不敢相信;因爲太近,竟讓您找不到;因爲相連,反倒讓您無法觸摸;因爲同在,所以需要您靜靜地感知!

  【善男子,是經名爲頓教大乘,頓機衆生從此開悟,亦攝漸修,一切群品,譬如大海,不讓小流,乃至蚊虻及阿修羅,飲其水者,皆得充滿。】

  各位善男子,這部經被尊稱爲頓教大乘,有頓悟機緣的衆生能夠直接由此經而開悟圓滿覺性。同時,它也包容攝受一切漸修漸悟的各種根器衆生。就好比汪洋大海,不必謙讓于潺潺小溪。下至微不足道的蚊子,上至身形如山的阿修羅,飲用大海之水,都可以得到滿足。

  六祖說:“叁世諸佛,十二部經,在人性中,本自具有。不能自悟,須求善知識,指示方見。若自悟者,不假外求。”

  【善男子,假使有人,純以七寶積滿叁千大千世界以用布施,不如有人,聞此經名及一句義。百恒河沙衆生得阿羅漢果,不如有人,宣說此經分別半偈。善男子,若複有人,聞此經名信心不惑,當知是人,非于一佛二佛種諸福慧,如是乃至盡恒河沙一切佛所,種諸善根,聞此經教。】

  各位善男子,假使有人,能夠用堆滿叁千大千世界的金,銀,琉璃,水晶,珍珠,瑪瑙,砗磲等七種寶物,來進行布施,他所得到的功德,還不如另外一個人,有緣聽到這部經的名字或者其中一句經文,所獲得的功德。各位善男子,假使有一個人,能夠教化一百條恒河裏面沙子總數那樣多的衆生,成就阿羅漢的果位,它所得到的功德,還不如另外一個人,能夠宣講這部經,哪怕其中半個偈子,所獲得的功德。各位善男子,倘若另外有一個人,聽到這部經的名字就能夠産生信心而不懷疑,應當知道,這個人不僅僅在一尊佛兩尊佛面前種下過福慧善根,而是在數不清的一切佛陀面前,種下過廣大善根,聽聞過這部經教。

  【汝善男子,當護末世修行者,無令惡魔及諸外道惱其身心,令生退屈。】

  因此,你們在座的諸位善男子,應當保護末法時代如此修行這部教典的人。一定不要讓凶惡的魔鬼,以及各種外道鬼神,擾亂他們的身心清淨,而産生退道之心。

  【爾時世尊,欲重宣此義,而說偈言:】

  這時,世尊爲了重述一遍所說的法義,以偈頌的形式說道:

  

【賢善首當知,是經諸佛說。

  

如來等護持,十二部眼目,

  

名爲大方廣,圓覺陀羅尼,

  

顯如來境界。依此修行者,

  

增進至佛地。如海納百川,

  

飲者皆充滿。假使施七寶,

  

積滿叁千界,不如聞此經。

  

若化河沙衆,皆得阿羅漢,

  

不如聞半偈。汝等于來世,

  

護是宣持者,無令生退屈。】

  

賢善首菩薩當知道,這部經是諸佛所說。

  

諸佛菩薩共同護持,叁藏十二部之精要。

  

本經名字叫大方廣,圓覺修多羅了義經。

  

顯現如來秘密境界,依照本經如法修行。

  

漸次增進直至成佛,就如同大海納百川。

  

《朝聖圓覺——《圓覺經》講記 第十二章 賢善首菩薩章》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