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屎的哲學

  274、屎的哲學

  一天傍晚,釋清淨在河邊散步,河邊的小樹林鳥語花香,風景如畫。不意間看見百花叢中的一坨巴巴,大煞風景,不禁連聲“慚愧!慚愧!”

  誰知這坨巴巴說話了:“不知法師爲何慚愧?”

  “想到自己得天地之孕育,萬物之滋養,衆生之呵護,叁寶之教化,卻無以爲報,故而慚愧;想到自己頭出頭沒,輪轉生死,萬劫無明,廣造惡業,故而慚愧;想到自身業障凡夫,血汙雜垢橫陳,九竅長流不淨,四肢百骸漸老,故而慚愧;想到如此百花美景,卻有人留下一坨髒兮兮的巴巴,更是替他慚愧!”清淨認真回答。

  巴巴笑了:“想不到法師出家修道多年,竟然毫無長進!”

  “此話怎講?四念處之“苦、不淨、無常、無我”是佛陀所教授,我如是觀修,難道有什麼不對嗎?”清淨被一坨巴巴批評,心中有些不快。

  巴巴說:“佛陀的教言當然不會有錯,只是你的理解不見得都對。須知四念處之不淨觀法,是修行人培養出離心的教法,卻不是修行的根本目的和果位。

  “依照佛教的說法,無論我們當前是如何的迷妄或混亂,我們的根本本性仍是清淨澄明。烏雲雖能暫時遮蔽紅日,卻無損于太陽普施光明的能力,同樣道理,身心的客塵煩惱——我們的迷惑惱亂及由它們引生的種種痛苦,雖能導致暫時性的障礙,但絕對無力損害心識的清淨本性,甚至要動其分毫亦不可能。住于我們內心深處及一切有情衆生心中的,是一個慈悲和智慧的無盡泉源,沒有任何人例外。一切心靈修持的究竟目標,不管它們是否稱之爲“佛法”,皆是要令這種清淨的本性顯露或觸及這種清淨的本性。

  “當我們己身開發本具的內在清淨及慈悲時,便會在他人身上看見這種清淨本質及慈悲的品性;如果我們未能觸及這些存在于內心的德性,眼下所見的人便會盡顯低劣淺陋,因爲我們每天所見的一切身外事物,實際上就是我們內心實況的倒影。”

  清淨不禁肅然起敬,連忙對巴巴施禮,請教大乘修行之法。

  巴巴說:“大乘修行之法,無非就是實現我與本尊的不二關系。時間取當下,而非未來;空間取當體,而非他方他體。以“我入本尊”或“本尊入我”爲竅訣,如同水乳交融,子母光明會,觀修自身即爲本尊身。初期的修持次第,視自身爲本尊的過程,多半是刻意造作,但是,當我們如法精勤修學之後,便會察覺到這種自生本尊是明顯遠勝于現時的我相。我們的心會真實轉變爲本尊的佛心,我們的庸常覺受——所見之境、所聞之聲、所嘗之味,皆會轉化爲本尊的莊嚴受用。這並非大話西遊,因爲過去已有無量諸佛和祖師大德就是如此轉化。所以,只要我們厲力勤修,又怎會不能證得相同的殊勝果德?!”

  清淨大爲折服,但仍有疑惑,問曰:“難道你這坨巴巴也可以與本尊不二嗎?”

  巴巴昂然環顧,含笑點頭:“當然,不僅我與本尊不二,就連我身邊的蝼蟻、殘葉、礫石、腐土,全部與本尊不二!”

  “可是你和它們都是如此臭穢卑陋,與光明顯赫具足叁十二相八十隨行好的莊嚴本尊實在相距甚遠……”清淨還是難以信服。

  巴巴繼續說:“所謂“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我在你眼裏是排出的不淨物,可是在花草林卉眼中卻是救命良藥,天廚妙供,百味美食。同樣花草樹林排出的氧氣和生長的果實,又成爲你的救命良藥,百味美食。所以,這個世界任運天成,萬物和諧,各具莊嚴。”

  清淨繼續請教:“我現在是莊嚴人身,你卻是屎尿之物,這是我們宿世因果報應不同所成嗎?”

  巴巴笑著說:“你怎麼還是如此不開竅呢?盡說些外道的見地。難怪我昨天還在人類身體之中,今天就被你當做身外之物。就像你的頭和腳,他們是因爲各自宿世因果報應不同所成形象不同嗎?須知天地唯一心所現,萬物盡在自性之中。《楞嚴經》雲:“不知色身,外洎山河虛空大地,鹹是妙明真心中物。”當你只把身體和心識認爲是你,則“譬如澄清百千大海棄之,唯認一浮漚體。”

  “佛陀告訴我們:“一切有爲法,如夢幻泡影。”此時此刻的當下,亦如大夢。在這個夢中的“你、衆生、空間、萬物、事件”亦是平等一如的妄念,是一心所現的場景。你不可以只把你的身體和心識認爲是你,其他是“外人、外物”,這一切絕不僅僅是你的身外之物,而是“心內之物”。

  “須知:起點在何處,終點便在何處。這就是“根道果”之法。明了了起點的人,必能安住于終點,也自然知道當下是怎麼一回事,所以也就不再有死亡和輪回的苦難。”

  巴巴看出清淨聽得心中惶恐,似懂非懂,便說:“你深陷二元分別中已久,難免如此。不急,回去慢慢參吧。我要去遊曆輪回了,再見!”

  巴巴說完,融入卉木之中,留下目瞪口呆的清淨……

✿ 继续阅读 ▪ 尊貴的妓女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