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1、爲何要等待
《雜譬喻經》中一則公案:
一位老僧得病。他的一位道友去看望他。
道友問:“老和尚,您證悟了嗎?”
老僧回答:“未證悟。”
道友:“您老人家道高名遠,怎麼還沒證悟呢?”
老僧:“我發願求生兜率內院,在彌勒佛座前聽經聞法,精進修行,以期將來在彌勒佛龍華叁會二百八十億人得證時證悟。”
道友複問:“您老這是聽誰說的呢?”
老僧:“我是從釋迦牟尼佛講的經上知道的。”
道友:“對于生死輪回,彌勒佛有什麼法高于釋迦牟尼佛的法嗎?”
老僧回答:“佛佛道同,都是一樣的。”
道友:“四聖谛、八正道、十二緣起及六度、四攝等講的不一樣嗎?”
老僧:“諸佛法無異,當然都一樣。”
道友:“既然釋迦牟尼佛的法和彌勒佛的法完全一樣,您今生已經接受了釋迦牟尼佛的法,爲什麼卻要等到彌勒佛時再求證悟呢?”
老僧默言無語。
良久,才說:“您先回去吧,我好好想想!”
道友告辭,剛走到院子裏,老僧就喊他回來,說:“我證悟了!”
道友祝賀說:“咄叱之頃已成果證!”
雪窦禅師雲:
“一兔橫身當古路,蒼鷹一見便生擒,
可憐獵犬無靈性,只向枯樁境裏尋。
何山守旬禅師雲:
“終日看天不舉頭,桃花爛漫始擡眸。
饒君更有遮天網,透得牢關即便休。”
柴陵郁禅師雲:
“我有明珠一顆,久被塵勞關鎖,
今朝塵盡光生,照破山河萬朵。”
既然當下具足,當體即是,何故非要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