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甯靜無煩惱

  250、甯靜無煩惱

  “甯靜無煩惱”:身心清淨,平和淡泊,解脫自在。

  佛陀教導我們學習慈悲和智慧:寬恕別人是慈悲,寬恕自己是智慧。寬恕就是止觀雙運,定慧等持,淨念相繼,悲智光明。擁有慈悲和智慧的人會洞悉無常,內心安穩,沒有錯綜複雜的糾結和迂回曲折的憂傷。夕陽下賞竹,鬧市中安步,繁雜喧囂的人事物圍繞在身邊,卻不被牽連和挂礙。《楞嚴經》雲:欲望于心,顛倒妄想,我心不動,欲望何在?“竹密不妨流水過,山高豈礙白雲飛”,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外緣已無法擾亂其內心的清淨與安甯,遠離煩惱,享受輕安和甯靜,這是最吉祥的生活。

  佛法是解脫法,自在而智慧,莊重而平和,慈悲而寬容。業的源頭亦是真如空性。歌利王肢解仙人(佛陀前生),阿阇世王弑父,都爲佛陀無生忏悔所教化,寬恕和赦免了自己;善星比丘謗佛,提婆達多害佛,也爲佛陀所授記,蒙受赦免和寬恕。寒山大師雲:“有人辱罵我,分明了了知。雖然不應對,卻是得便宜。”我們要效法佛陀和祖師,無條件的赦免自己和衆生如夢似幻的罪業,赦免所有傷害過我們的每一個人,每一樁事,每一個念頭,每一絲內疚,每一個牽挂,從而達到內心的平靜和外在的和諧。而這一切,都要在慈悲心和智慧心中完成。

  我們所需要的一切:平安、富足、幸福、甯靜,超越世俗的尊嚴與美感、被保護的溫暖、不會受傷的溫柔、深沈而持久的撫慰,以及不受攪擾的究竟安樂……寬恕之道都會帶給我們,甚至更多。寬恕是幸福世界取代地獄的不二法門。寬恕會讓我們的心中充滿深湛的甯靜、平安,以及揭開面紗後的驚豔、法喜和禅悅:

  我們以祈禱來達到寬恕。不要評判人,不要定人的罪,不要期望惡人被因果重創。無條件的赦免他們,祝福他們,給予他們安樂和覺醒。在我們的內心世界裏,我們擁有這份權利和力量,因爲我們是慈悲的。

  不要做內疚的事,不要定自己的罪,不要讓內心的不安折磨自己。安住在空性和光明中,無條件的赦免自己,祝福自己,給予自己安樂和覺醒。在我們的內心世界裏,我們擁有這份權利和力量,因爲我們是智慧的。

  如果你出離了所有的執著,你就會變的非常的自由,沒有任何事情可以激怒或者傷害你。不要試圖摒棄或改換那些相對的存在狀態,而應去了解它的真實本質,體悟它的完美,享用它的奉獻。時間在當下,空間取當體。我們所想要的一切,此刻都會擁有:現前這一切的源頭,就是我們的清淨法身;當下這一念的感覺,就是我們的圓滿報身;眼前這一切的顯現,就是我們的千百億化身。須知:所有過去、現在與未來的正等正覺者,都是在自心根本覺的境界中圓滿,因而完整的心靈解脫,也只能在本覺自性中實現,圓滿的覺悟之道,從來也不能向外尋覓和希求。

  不要遺忘寬恕之道和悲智光明,試著至少用一分鍾的時間想一想它們,提醒自己這些禮物的珍貴,將它們謹記于心中:

  慈悲偉大的空性如來,我的生命之源,您是如此完美而神聖,我要向您表達我的感恩和贊美。我是您光明的化身,是諸佛的不二顯現,您爲我量身幻化美麗的夢境,恩賜我智慧和能量。我卻深陷煩惱執著,錯解您的深意。對不起,請原諒!我非常愛您,我當享用這美好的一切,融入您圓滿的悲智光明。

✿ 继续阅读 ▪ 依此行持者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