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祗樹給孤獨園

  207、祗樹給孤獨園

  佛悟道後說法四十九年,智者大師將佛所說的這些教法依順序分爲五個時期,分別爲:華嚴、阿含、方等、般若、法華涅槃時。每一時期的長短不一樣,所謂:華嚴最初叁七日,阿含十二方等八,二十二年說般若,法華涅槃共七年。

  在《阿彌陀經》和《金剛經》等多部佛經中,開卷便有“如是我聞:一時,佛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的描述。“祇樹給孤獨園”就是舍衛國的須達長者奉獻給佛陀的道場,也稱爲“祇園精舍”。

  舍衛城是西元前六世紀印度最強盛的憍薩羅國首都所在地,位于阿棲羅瓦底河上。祇園精舍就建在南方城郊外不遠處,佛陀至少在這裏度過二十四個雨季,教化度衆無數,因此祇園精舍名聞遐迩。

  當時,佛陀先是在王舍城竹林精舍說法度衆。王舍城護彌長者是佛陀的在家弟子,他的知交須達長者從舍衛國遠道而來,巧遇正居住于寒林丘冢間的世尊。

  須達長者遙見佛已,即至其前,恭敬問訊:“雲何世尊,安穩臥不?”爾時,世尊說偈答言:“婆羅門涅槃,是則常安樂,愛欲所不染,解脫永無余。斷一切希望,調伏心熾然,心得寂止息,止息安穩眠。”爾時,世尊將須達長者往入房中,就座而坐,端身系念。世尊爲其說法,說諸法無常,布施持戒、離欲生天之福。須達長者聞法已,度諸疑惑,心得無畏。當下就皈依了叁寶,成爲一名虔誠的在家居士。

  須達長者發願迎請佛陀帶領弟子們去舍衛國說法,教化國人。他向佛陀承諾,要在國中啓建精舍,以供比丘們住宿,來往說法。

  在舍衛城南郊二公裏處,有一園林,景色宜人,清雅幽靜,正是設立精舍的理想地點。然而這處園林屬祇陀太子所有,須達長者即與太子商議,請他出讓。太子不想賣,爲難他說:“只要你用黃金鋪滿園子,園子就屬于你的。”須達長者絲毫不以爲難,全心誠意照辦,終于使祗陀太子感動而獻出樹林,由長者捐資興建精舍。由于須達長者生平樂善好施,常常赈濟貧困孤獨,國中的人都尊稱他爲“給孤獨”,這座林園也就因此定名爲“祇樹給孤獨園”,表示祇陀太子的樹林、給孤獨長者建造的精舍,以紀念他們的無量功德。

  建造祇園精舍的時候,曾遭到城內許多婆羅門及外道的阻礙,在須達長者的請求下,舍利弗奉佛陀之命監督工程的進行,並且應外道的挑戰,舉辦辯論會,順利摧伏外道。

  正當須達長者與舍利弗各執繩頭在量度地方的時候,六欲天宮同時在虛空中出現。舍利弗對須達長者說:“六欲天宮的景象出現了!”須達長者不明白是什麼原因,舍利弗說:“這是長者你施園功德所感的天宮,你死後會生在那裏。現在先浮現天宮的景象,讓你看看。”須達長者說:“我一個身體只能去一個地方,現在六個天都有我的宮殿,我應該生到那裏呢?”舍利弗說:“下叁天中,福德比較劣弱;上二天處,又太過放逸;唯有兜率天,雖然有很多殊勝的妙樂,但那裏的人內心很知足,是補處菩薩的住處,長者可以發願生到那裏。”須達長者即發願生兜率天。

  須達長者地上的宮殿還未開始動工,天上的宮殿卻已爲他建造好了。因此,他發願生生世世都要布施精舍來供養佛。

  祇園精舍是佛陀在世時規模最大的道場,占地約七甲,七層樓高,莊嚴富麗,環境優美,好比人間天上,勝過竹林精舍。僧房計有數百棟,此外禮堂、講堂、集會堂、休養室、盥洗室、儲藏室、誦讀室、運動場等,應有盡有,設備齊全,比之憍薩羅國王宮,有過之而無不及,實爲天下第一福地。建好後,舉行了盛大的迎請儀式,佛陀如約接受了供養,帶領弟子們來到這裏安居弘法。

  須達長者經常來到精舍,探望佛陀及比丘們的生活起居和健康情況,供養一切所需。因此,他成爲佛陀時代最具代表性的在家弟子。祇園精舍也因佛陀的安居,來往度化,成爲當時遠近馳名的道場。佛陀後半生在此結夏安居長達二十四年,因此現今流傳的經典,大約有七、八成都是在這裏講說的。舍衛城也因祇園精舍的盛名,在印度諸大城市中占有重要地位。

✿ 继续阅读 ▪ 在黑暗中求光明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