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借病修行,借痛覺心

  172、借病修行,借痛覺心

  一位居士身上生了帶狀疱疹,俗稱“纏腰丹”,每天塗藥,疼痛難忍。

  清淨給她讀《楞嚴經》二十五圓通章之“身根圓通章”:

  畢陵伽婆蹉即從座起,頂禮佛足而白佛言:“我初發心從佛入道,數聞如來說諸世間不可樂事。乞食城中,心思法門,不覺路中毒刺傷足,舉身疼痛。我念有知,知此深痛,雖覺覺痛,覺清淨心,無痛痛覺。我又思惟:如是一身甯有雙覺?攝念未久,身心忽空,叁七日中,諸漏虛盡,成阿羅漢,得親印記,發明無學。佛問圓通,如我所證,純覺遺身,斯爲第一。”

  清淨說:借病修行,借痛覺心。從妄上來說,疾病爲妄;從性上來說,疼痛即性。疾病的本體就是不二佛性,疼痛的感覺就是清淨覺知。對修行人來說,疾病是恩賜,不是懲罰。在生病時,欲望會降到最低,貪嗔癡會被完全伏住,過去煩惱厚重的攀比心、嫉妒心、造作心、嗔恨心也都不複存在。疼痛時是非常犀利的覺性顯現,可以借由疼痛的感覺觀察自心,順藤摸瓜,就路還家,明了自我的虛妄和佛性的真知。

  居士問:修行這麼多年還生病,很慚愧。修行到什麼境界就不生病了呢?

  清淨講了蓮池大師《竹窗隨筆》中的“湯厄”:

  予平日論到病中做工夫處,亦知畢陵伽婆蹉所謂純覺遺身矣;亦知馬大師所謂有不病者矣;亦知永嘉所謂縱遇鋒刀常坦坦,假馓毒藥也閑閑矣;亦知肇公所謂四大本空,五蘊非有矣。及乎足入沸湯,從頭簡點,痛覺在身,誰是遺身者?我今受病,誰是不病者?鋒刀毒藥切于肌膚,誰是坦坦閑閑者?四大五蘊實爲吾身,實爲吾累,誰是本空非有者?乃知平日幹慧都不濟事。若無定力,甘伏死門。彼口頭叁昧,祗自瞞耳。噫!可不勉欤。

  清淨說:蓮池大師晚年被開水燙傷,面對“湯厄”的反省自思,讓我們有所借鑒。我們在《阿含經》中也看到,佛陀的背痛伴隨了佛陀四十九年的弘法曆程,晚年臨涅槃前還因爲食用了純陀供養的有毒蘑菇造成劇烈腹疼。成住壞空是萬事萬物的共同規律,生老病死是一切衆生的共同體驗。孔子奔走于列國,耶稣釘死在十字架,面對疾病和挫折,聖人能以安住于“道”而從容淡泊。可見,佛陀因疾病而更顯偉大,聖人因挫折而更爲完美。

  疼痛是清明覺知,煩惱才是無明顯現。在體驗疼痛時並不苦,內心的委屈、抱怨、恐懼、焦慮才是真正的苦。疼痛是道法自然的覺性體驗,煩惱才是妄心營造的負面能量。修行人可以通過祈禱和忏悔獲得止疼的康複,也可以通過止觀和覺照體悟疼痛背後的甯靜和祥和。在大圓滿法中,把疼痛是作爲十種現見明體的機會之一。

  總之,生病了,就不能錯過。我們或許可以通過這次病痛一通百通,一勞永逸,一了百了。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