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代僧伽教育
——照揚
太虛太師雲:“仰止爲佛陀,完成在人格,人成即佛成,是名真現實。”細細體味,加一點深思,加一點感悟,味道就很甘醇甜美了。成佛就是要從做“好人”爲起點,如何做好人則就要以戒爲基石逐步的起修。
“善護于口言,自淨其志意,身莫做諸惡。此叁業道淨,能得如是行,是大仙人道。”佛陀成道最初十二年中略教誡。後因佛法的廣泛弘揚,隨佛出家的人越來越多。由于各人根基參差不齊,諸大阿羅漢慈悲方便示現犯戒,故佛開始廣製戒。以防遭到外人的毀謗和譏嫌損壞僧人形象,防礙僧衆修道。
佛陀製戒不是要懲罰誰,而是佛的慈悲體現,是大智慧是保護我們遠離叁惡道的緣,給我們一個能夠清淨用功修行最簡捷的方法。
戒律是做人的最根本,是統攝僧團的總綱領。我們出家修道就是要從做人開始。修行的過程就是正視自己所犯的錯,積極努力的以佛法引導回歸正途。
如何判斷對錯是否如理如法就不能以我們的知見來衡量,往往我們都會把自己人的過失當做稀世珍寶用千萬個理由給自己建一個安全的堡壘。要用戒,只有用戒這顆摩尼寶珠來審查,戒是一面大明鏡,我們的種種心行種種僥幸,一面對摩尼寶珠大明鏡子統統無處可逃無可藏匿。
無論是聲聞戒還是菩薩戒,最主要最直接的目的都是讓我們以自淨其意爲根本思想准則,而具體的行動則落實在“止惡、揚善、利他”叁個方面。而我們在日常的生活中往往提不起正念。這絕不是全部的,可還是有相當一部分的人存在。而我就是這相當一部分中的一個。我對自己的評介用最直接最直白的詞語來形容我想“自私”二字是最恰當不過的了。從法師要求寫這篇作文開始這幾天我給自己做了個深度的診察,發現我內心深處根深蒂固的不是佛法不是“道”是“自私”是“我執”這兩大萬惡的根源。但凡有一點佛學基礎的人都了知此根不除叁界不能脫,不發“利他”之心永遠只能是自了漢。這一審察如給我當頭一棒。我的出家本意是“止惡、修善、利他。”然就在我輕忽戒律重要性時,五欲誘惑加上自私再加上自我方便開緣一點一滴的將我初衷侵蝕的所剩無幾而不自知。爲寫這篇作文翻閱以往的的課堂筆記,翻到佛陀製戒的意義這一段時,不禁又長舒了一口氣眼前又是一片豁然開朗。世尊製定戒律十種利益。1、攝取于僧2、令僧歡喜3、令僧安樂4、示信者信5、已信者令增長6、難調者令調7、慚愧者令安樂8、斷現在有漏9、斷未來有漏10、令正法久住綜合此十種利益1、2、3、6、7能令僧團和合安樂清淨。4、5能令衆生起信,豎立僧團的形象,衆生因此而有樣可學以此爲楷模。8、9是有助于個人的修道以期由身清淨達到心清淨進趣菩提大道。10能令正法久住不失壞,利益無邊的衆生。這才是佛製戒的真正本懷。佛法是否能長久住世完全決定于是否持戒。叁武一宗法難就是最有力度的曆史鑒證。
佛陀入來時。阿難祈問佛陀佛入滅後以何爲師?佛答:“以戒爲師”華嚴經雲:“戒爲無上菩提本,應當具足持淨戒,若能堅持與淨戒,是則如來所贊歎。戒是叁無漏學的基石,是菩提的根本,一切萬惡的終結。
法賴僧弘,建立六和僧團,豎立出家軌範是每一位出家的責任,是佛子當做佛事,持戒護戒,倡戒。佛子,人人有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