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水
如彬
法師們很慈悲,爲了讓學生們在修行的路上沒有障礙,能在最短的時間內急了自己的福報,淨除自己的業障,學院舉行了供燈、供水、同修法門等活動。而在這期間,每個人的領悟,受益卻迥然不同。
每次都是早殿的時間去供水,而且下來還要行堂。雖然供水只是收水、擦杯、倒水等,過程雖簡單,卻要有一定的耐心,要用心,還要邊持咒邊倒水,搞得手忙腳亂的。
因爲從沒有接觸過,也不懂怎麼供,每次供水雖僅兩個小時,不是水倒得太滿,就是杯與杯碰撞的聲音,也不知杯與杯之間的距離等,師父們非常耐心地教我們,跟我們講供水的功德,怎樣發心發願,怎樣才會更快地集資淨障。還要代衆生一起發願……而不是盲目的,沒有目的的,或是好奇心的,反正大家都去,我也跟著去供水等。
聽到這些後,每當我去供水時,都會懷著一顆感恩歡喜的心去做,雖然僅兩個小時,可在這兩個小時中,不僅磨練了我的耐心,學會了用心以外,更重要的是教會了我怎麼發大悲心。所以每次供水下來,我都非常地法喜。
師父們總說:“水代表著慈悲。”我剛開始不理解,水和慈悲怎能挂鈎呢?也許每個人都會有這個疑問吧?
水的性質是柔和,不論前方有多大的阻礙它都不會與其起沖突,它都會繞過重重的障礙,繼續不停地前進,去需要它的地方。流向幹渴的土地,滋潤著萬物,使之茁壯地成長。
水不論你把它放在哪兒,它都能和不同的事物向融合,它不會嫌棄事物是幹淨的、肮髒的、美好的、醜陋的……它從不會去分別。只要有需要它的地方,它都會與其歡快地合作。
慈悲亦如是,它能滋潤我們,我們的身心亦需要慈悲的法水來灌溉幹涸的心田,慈悲之水能洗除我們內心的垢濁;能讓我們心如清水般的明亮;使我們心變得更柔和。
所謂“慈能于樂,悲能拔苦”,當我們有著一顆慈悲喜心時,每個人見到我們都會莫名産生歡喜之心,也都會像朋友般願意與我們親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