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安貧守道

  安貧守道

  明榮

  《論語·雍也第六》中雲:“賢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飲,在陋巷,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這是說孔子的得意門生顔回,每天一小竹籠飯,一瓢冷水,住在偏僻狹窄的街巷裏,一般人都忍受不了這種窮困清苦,但顔回卻能安貧樂道,淡然處之。孔子贊揚其爲“真正的賢明之士也。”

  那麼儒家爲什麼倡導安貧樂道呢?因爲人富貴了,就容易把心思用在錢財上,要小心翼翼地保住富貴,又如何修道呢?《四十二章經》說:“富貴修道難。”人的欲望是無止境的,人對物質利益占有的越多,往往就欲罷不能,因而離道也就越來越遠;只有淡薄物質的利益,才更能去追求個人的修爲。

  儒家尚且如此,何況我等出家修道之人呢?古德雲:“苦是入道因緣。”憶我等世尊未出家前貴爲太子,將來即是國王,乃至轉輪聖王,可是爲了尋求無上解脫之道,爲了使娑婆世界的衆生離苦得樂,毅然決然地舍棄了王位,五年參訪,六年苦行,曆經千辛萬苦,直至成佛。

  佛陀十大弟子有位大迦葉尊者,以苦行聞名于世,終年但著一糞掃衣,由于一心修道,最終在靈山會上拈花悟旨,得到了佛陀“以心印心”的禅宗心法。

  苦行,或許不是修學的唯一方式;但卻是磨練心志的有效方法,貧苦並不妨礙一心求道,而且照樣能真正的樂在其中,正所謂安貧樂道知足常樂也。

✿ 继续阅读 ▪ 認識集資淨障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