聖者言教 第六課(十八)修學密法不可忽視修行方便
我們在講解《上師瑜伽導修》時說過,修學禅定應該先從有相定開始入手而逐漸成辦無相定,但這並非說明本傳承成辦禅定必須依照如此教條的方式才能圓滿,而是由于衆生根機不夠的原因不得不如此造行。由于我們的心從無始以來一直太過散亂,想要在初次修法時就能夠甯靜下來是不現實的,所以不得不依靠一個專注的對境令其趨入平靜。就好比讓你將石頭置于空中一般,若沒有底下的支撐,它決定會掉下去。所以我們初次修學禅定時,若沒有有相定的基礎,很難達到無相定的見解,因此必須先從有相定開始入手,逐漸進入無相定。
當達到清明無相定的時候,我想你的見解已經開始趨向于出世間勝觀,但是至于清明度赤裸多少則根據個人的見解來定奪。但還要記住的是,僅憑禅定而成辦禅定,想要赤裸真實見解,恐怕需要很長的時間,所以我們在修法時必須要借助其他殊勝的方便道來成辦見解。比如在上師瑜伽導修中,講解了通達方便與善巧運用等一系列方便作爲修學禅定、成辦見解的輔助。若能如是造行,相信你的禅定會增上得更快。
有些人會有這樣的疑問:“將有相定轉變成無相定,是憑借禅定本身的力量還是必須要借助其他力量?”當然,憑借禅定本身的力量是很重要的,但是借助其他的力量也不可忽視。
例如我們將密宗的見解比喻爲大鵬金翅鳥的蛋,由于大鵬金翅鳥在蛋殼之中已經圓滿了一切條件,因此它從蛋殼裏一出來,就可以直接飛翔,不需要再如其它的飛鳥一樣,需要經曆成長的過程。同樣一個道理,依靠下乘教法成辦見解,必須先對一個見解有很深刻的感受才能趨入下一個見解,而密法則不需要這樣一個過程,它能同時圓滿一切。密法之所以具備這樣的功德,就是憑借密宗的四個特點:見解不迷惑、修行方便多、行爲無辛勞與根機爲上等之根機。因此,我們說密宗殊勝可不是單純說自己的導師有多麼殊勝,跟隨導師修學就可以了,若僅僅憑借這樣的見解想要理解密宗還是有些不夠。
當然,有些信衆可能又會有疑問:“不是說曆代傳承祖師僅憑信心就可以達到見解嗎?爲什麼我憑借對導師的信心就不能圓滿見解呢?”是的,憑借信心可以成辦見解,但前提還要扪心自問,你自己的信心真的非常堅定嗎?我想,很多時候,我們的信心經不起考驗,因此並非如自己想象般堅定。當我們面對與自己無關的對境時,總覺得很有信心,一旦對境與自己有關,則小小的一件事情也會令自心産生很大的煩惱,而這正是我們凡夫庸俗的本性。
這些道理不僅要銘記于心,更要將其運用到實修之中,這樣,我們的見解才會迅速增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