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如何在生活中真正的去實行這個菩提心?在打坐的時候如何具體的修行止觀禅修?

  信衆:我有兩個具體的問題請教法師,第一是關于菩提心的問題。菩提心是佛法修行中最大的一個捷徑,所有的上師也都在強調菩提心非常非常重要,以及它是我們和佛的心的一個最大的連接。

  我想請教一下,我在生活中非常注重自己的感受,我也不知道別人怎麼想,也不知道別人有多辛苦,很難把注意力轉移別人的身上。我想很多人也不明白,如何在生活中真正的去實行這個菩提心,這是第一個問題。

  第二佛曾經在滅度之前開示,佛法的修行是依靠四念處住不退轉。我想就止觀禅修請法師開示一下,在佛教修行當中的重要性,以及在生活裏,在打坐的時候如何具體的修行止觀禅修?

  師父:菩提心分因地的菩提心和果地的菩提心,因地就是我們凡夫怎麼來修,是對菩提心的一種訓練,果地上是菩提心在人間的應用。

  佛教特別重視四念處的修法,就是四法印:觀身不淨,觀受是苦,觀心無常,觀法無我。這個是一種真相,這是自我解脫的一種非常有效的方法。

  這種方法,比方說我們已經修到結果的時候,我們已經升起這樣的智慧,超越了我們狹隘的知見,已經有了一個高尚的智慧的生命狀態的時候,那時候就需要生起利益衆生的心,這種利益衆生的心往往會成爲果地的菩提心。

  還有一個專門修菩薩行的,因地的菩提心。也就是當你自己全心全意爲大家利益的時候,那你的生命也在利益衆生的過程當中得到升華。

  所以修四念處而回小向大發大心的,和我們平時在自心上訓練,把我的心量擴大這二種,都應該在善知識的指導下來修習,二個都不妨礙的。

  反過來說,修四法印如果有成就而不發菩提心的,佛陀又稱他爲焦芽敗種,連四念處也白修了。因爲當他自己覺悟超越生死的時候就溜了,不管大家了,也證明他沒有真正的證得聖果。

  但是我們如果還沒有熟練地修煉四法印的時候,那在修因地的菩提心的時候,還是對解脫、對空性要有一個追求。如果不追求解脫,不追求空性,那又流入到世間凡俗的,濫好人的世俗的東西上去了,也不是佛法,所以這兩者要把握好分寸。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