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七講話 第八集 八十一年第一期 第二天 悲智雙運成就佛道
成就無上佛道,統通以人爲本。因爲聲聞乘,是人成功的;緣覺乘,也是人成 功的;菩薩乘,也是人成功的;諸佛世尊,也是人成功的。如果壞了根本,就沒成 功的希望了。
人,是世間法。在世間法有一句話,要作好人,要有八德。八德,就是忠孝仁 愛信義和平。在世間法,八德以忠孝爲根本,仁愛信義和平圍繞著忠孝。佛法也是 一樣,所謂「佛法不離世間覺」,所以不能和世間法兩樣。不過,要以佛法覺悟世 間,所以佛法中說的忠孝,有其不同意義。
世間法是忠于君,孝于父母,範圍太狹隘。佛法是忠于無上菩提,孝于一切衆 生。忠于無上菩提,上求佛道;孝于一切衆生,下化衆生。上求佛道,在佛法當中 ,稱爲智慧門;下化一切衆生,佛法稱爲福德門。一旦智慧福德具足,稱爲福慧兩 足尊。到那時候,就完成佛道了。
智慧門,不變;福德門,隨緣。好比天上有一個月亮,那是智慧門,是法身。 一月印千江,千江有水千江月,是報化二身。因爲這種原因,說「萬修萬人去」。 縱然十方世界一切衆生齊念阿彌陀佛,阿彌陀佛皆可迎接。就好比說一個月亮,地 上只要有水,就有月。像地上下雨,不仔細看,要仔細看的話,一個雨點裏頭都有 月。所以一切衆生念佛,皆起感應。
上求佛道,下化衆生,那是菩薩行。所謂菩薩,登地一直到等覺,都是菩薩。 菩薩救度衆生,宣揚佛法,稱爲悲智雙運。悲是慈悲,就是福德門;智是智慧,就 是智慧門。
怎樣才能悲智雙運呢?所謂悲智雙運,是智慧福德互爲前導。就是說,以智導 悲,以悲導智。菩薩以智導悲,悲心太重,雖然度盡一切無量無數無邊衆生,而無 一衆生得度者;以悲導智,以慈悲心導智慧,雖然明知無佛無衆生,可是,建水月 道場,興如幻佛事,度衆生。以智導悲,雖然千江有水千江月,可是天上只一月; 以悲導智,雖然是一個月亮,可是一月印千江。這是菩薩行。
又有不同的名稱,可以悲智都稱爲智。智慧是實智,慈悲是權智。所謂「如來 權智不思議,普度十方無所依。」
在凡夫,雖然辦到的很低,道理也是一樣。凡夫要修智慧門,有方便;修福德 門,也有方便。修智慧門,就是諸惡不作;修福德門,就是衆善奉行。這個大家都 可容易聽懂,回家以後記住:諸惡不作,衆善奉行。
根據經上還有個說法,那就比較深了。凡夫修智慧門,應該修法忍;修福德門 ,應該修衆生忍。大智度論講過,修法忍,可成就無上智慧;修衆生忍,可成就無 上福德。這是凡夫修行的路線。成就佛道固然很高,起步不過在此。所謂「千裏之 行,始于足下。」
今天講得不太深,希望大家能聽懂。其實講起來,大乘起信論也講過。就是起 信論講的,一心分二門,真如門、生滅門。就是福慧二門。慧之一門,不生不滅, 可以出世間;福之一門,有生滅相。我們學佛,要以佛法化世間。如果佛法不能化 世間,就沒有用了。我們的目的,是把世間法變爲佛法,貪瞋癡變爲戒定慧。
講到這裏,就知道了,怎麼把世間法化爲佛法呢?大家記住:有貪瞋癡是世間 法;遵戒定慧,是出世間法。
我剛才和大家講,無上覺要以人爲本。人爲本,就是戒。戒之一項,可使你不 墮叁途;第二步是定,定可以使你不墮欲界;第叁步是慧,慧使你出叁界。既然是 以人爲本,所以戒是叁乘之基,五乘普遵。
我今天講的,大家聽明白了,小心遵守。念佛法門,當然也是這樣。
好了,我沒多力氣,講到這裏爲止。
現在開始念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