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佛七講話 第七集 第一期 第六天 觀心無常叁時皆空

  佛七講話 第七集 八十年第一期

  第六天 觀心無常叁時皆空

  四念處曾說過「觀心無常」。心怎麼是無常的呢?因爲心變動不拘,所以無常 。不知道的,可以知道;知道的,可以忘記。所以,變動不拘。

  假使心常的話,你小時候的事情,現在不應該忘記;如果心是常,你不知道的 學問,不應該知道。如果心常,不變動的話,小學到不了中學,中學到不了大學; 初果不能到二果、叁果、四果;衆生不能成佛。所以,心是無常的。

  心無常,可以從好的方面講和壞的方面講。好的方面講,衆生心可以成佛;壞 的方面講,恩人可以變成冤家。如果從好的方面講,華嚴宗說過,一心起二用,不 變隨緣;從壞的方面講,衆生心沒有恒心。

  不變是體,隨緣是用。從體起用,所以不變隨緣;用全歸體,所以隨緣不變。 其實,這就是金剛經所說的:「無所住而生其心。」無所住,就是不變;而生其心 ,就是隨緣。由體起用,是無所住而生其心;用全歸體,所以生心而無所住。

  約禅宗說,生其心,是分別一切法;無所住,是不作分別想。無所住,稱爲定 ;而生其心,稱爲慧。佛道有二,就是定道、慧道。

  金剛經把無所住,解釋爲「叁心不可得」,所謂過去心不可得、未來心不可得 、現在心不可得。這是因爲什麼呢?因爲心是因緣生,因緣生沒有自性、空的,所 以不可得;現在、過去、未來也是因緣生、空的,所以不可得。

  譬如說,過去是對現在、未來而立,沒有現在、沒有未來,那有過去?有現在 、有未來,才有過去。從兩方面看,它不可得。

  既然有現在,才有過去;有未來,才有過去。那應該稱現在、稱未來,不稱過 去。如果有過去,應該沒有現在、沒有未來,還有過去。

  未來也是一樣,對過去、對現在而立。如果定有未來,沒有過去、沒有現在, 也有未來。

  既然知道,沒有過去、沒有未來,那麼,現在是對過去、未來而立,當然也沒 有現在。

  既然過去、未來、現在不可得,心也不可得,所以說,叁心都不可得。

  所以,過去、未來、現在和心,都是如幻如化的,似有而實無。好比人的影子 照在鏡子裏面,明明鏡裏有影,可是講起來,實在是無。

  由于這個關系,衆生心起妄想、起煩惱,把無當成有,所以,全體都是無明。

  因爲有叁時的關系,所以六識分爲兩種。第六意識獨頭意識起的時候,僅僅對 過去、未來;和前五識同時起的時候,對現在。

  所以大家過去心斷、未來心斷、現在心斷,不起妄想。經上說,過去心已滅, 未來心不生,現在心不住。叁心若斷,是大般若。

  這和念佛有什麼關系呢?念佛「念而無念,無念而念」。無念是體,念是用。 由體起用,無念而念;用全歸體,念而無念。

  其實,我和各位一樣,修行沒有到這個地步。不過僅僅憑一張嘴,沒實在修行 ,和大家一樣,正朝著這個方向努力。

  今天和大家講的很複雜,希望大家能利用這個法去簡別。

  話又講回來,怎麼個簡別法呢?

  念而無念、無念而念,太深。有個簡單的辦法,當你念佛的時候,一切煩惱化 歸烏有,單提一聲佛號,沒有雜念,就是無念;當你沒有雜念的時候,正好念佛, 就是念。

  所以,修行這個法,起煩惱的時候,趕緊念佛,一念佛,煩惱就下去。這就是 念而無念、無念而念,也就是無所住而生其心、生心而無所住,也就是修不變隨緣 、隨緣不變。

  現在,讓我們大家一同來念阿彌陀佛。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