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七講話 第七集 八十年第一期
第叁天 起心動念皆爲是非
念佛人,須要口不講是非,心不想是非,一心念佛。口不講是非,倒容易;心 不想是非,就要下點功夫了。
簡單說,口不講是非,是沒有妄語、惡口、绮語、兩舌;心不想是非,就沒有 貪瞋癡。防止口業,還比較容易,妄語、惡口、绮語、兩舌,固然是容易犯,可是 ,只要你不講話,就不犯;心不想是非,沒有貪瞋癡,沒有辦法控製。我們的心, 好象猿猴一樣,沒有一時一刻停止。
談是非,不外乎人我。其過有出處,由于衆生皆有貪;由于貪欲,産生瞋恨心 ;貪瞋皆是愚癡。
貪,從那兒來呢?貪,源于我執。由于我執,産生四種法,就是我見、我癡、 我愛、我慢,構成我們第七末那識。所以,貪欲産生于我執;又由貪欲,發生貪瞋 癡叁不善;由于貪瞋癡,造十種惡業,殺、盜、淫、妄語、惡口、绮語、兩舌、貪 、瞋、癡;由于惡業因緣,墮于惡道。
這個我執很怪。因爲「我」是因緣所生法,因緣所生法,就是空。所以說,佛 說一切法無我。既然無我,怎麼還會有我執呢?這是衆生顛倒。
我執産生于何處?産生于攀緣。攀緣,「緣」僅僅是個影像,沒有實在的。攀 緣,攀緣于境,就是環境。這個境有自己六識起的,也有第六識和前五識同時起的 ,都是虛妄的。
或者有人說,境是實在的,不應該是虛妄的。其實,如果要是實在的話,應該 叫「真如」。真如就是那個無性,無性就是空。衆生以空爲有,在空中受生受死, 所以說是顛倒。
我執大概分爲兩種,人我執、法我執。人我執,執著五陰身心爲我,經上說「 五陰皆空」,所以說是顛倒;法我執,執著諸法實在有,佛說一切法無我,就是空 ,所以法我執也是顛倒。這就是顛倒夢想。
由于人我執,産生一種障,煩惱障。煩惱障,障住我們的涅槃。法我執也産生 一種障,就是所知障。所知障,障住我們的菩提。
所以,不可取相,取相就錯誤了。譬如看經文,不取相,那麼經文上也是我們 所知,可是它就變成智母,智慧之母;如果取相,它就變成智障。
由于所知障、煩惱障,産生兩種死,就是變易死、分段死。學佛了生死,就是 了這兩種死。有人不知道,他說:「我學佛,不求了生死。」他不知道,生死是虛 妄的,我們在生死當中,虛妄受苦、虛妄受死。
了生死的人,稱爲「覺悟」,佛是究竟覺,所以,佛二苦、二死皆盡。如果你 學佛,斷二障──煩惱障、所知障,空二我──人我、法我,這就叫「成佛」。
斷煩惱障,空人我,得佛的究竟涅槃;斷所知障,空法我,得佛的無上菩提。 無上菩提是智;究竟涅槃,菩薩發現衆生不知,所以起大悲心,是悲。所以,菩薩 修因地的時候,要悲智雙運,到成佛得究竟果,總名「無上覺」。
我們說過,人我是非,起心動念都是生死。禅宗說過,因爲起心動念,它是分 別一切法,妄作分別想。如果分別一切法,不作分別想,就對了。壞在我們分別一 切法的時候,妄作分別想。
分別一切法,是前五識,譬如眼分別黑白,耳分別大聲、小聲,鼻子分別香臭 ,嘴巴分別甜鹹。它沒有罪,壞就壞在妄作分別想。作分別想,是第六意識,所以 前五識無罪,第六意識功魁禍首,得道是它,落叁塗也是它。
如果我們前五識動的時候,不受第六意識左右,叫「成所作智」。所以有一句 話:用根不用識。用前五根,不用第六意識。總說一句話,妙湛總持不動,是佛; 才一起心動念,就是衆生。
所以,人我是非,起心動念皆是生死。今天提出來,提醒大家,請大家注意到 。
現在開始念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