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大財富從哪裏來?

  大財富從哪裏來?

  寂靜法師2013歲末開示于成都

  標簽:寂靜法師慈悲心出離心福報福德財富分類:講經開示【編者按】如何能産生持續不斷的財富?如何將隱形的財富變爲實有?如何才能享有生命本來具足的巨大財富?當下的你,即使身無分文也能財源滾滾,爲什麼?師父曾開示“最大的財富不是賺得金錢,而是賺回生命的價值和喜悅。當生命回歸了,一切外在的財富、名譽都將無法拒絕地追隨和歸屬。”

  我這次給企業家講課說到,《叁歸五戒慈心厭離功德經》。阿難在佛身邊,佛就問阿難:“一個大富長者把他的財富拿出來布施。怎麼布施呢?在一個城市的四個城門,在每個門口擺很多的車子,又用很多的金缽裝碎銀子,再把很多的銀缽裝碎金子,然後擺在四個門口任人拿取”,然後佛問:“這個人福報大不大?”你們說大不大?佛說:“不如皈依福報大。”所以,我一直在理解這個皈依,皈依的能量是無限的。

  這個不好理解,爲什麼皈依的力量那麼大呢?舉個例子就明白了,比如一個水池,一億立方的蓄水,這個水量很大,但它始終是有限的,也不如一個泉眼大。你們信還是不信?也就是說,它泉眼的水是無限的,蓄水是有限的。今天,我們人生很多思維也是這樣的。我們人啊,社會上很多人都說自己很有錢,也就是在說我的水池有多大。其實,人應該找到財富的源頭,而不是說有多少水。找到水源,比如我找到一個小小的清泉,那如果有人說:“我有一大池水。”我說:“瞧,等著瞧。”有一天他的水池就幹了,我依然有水喝,是不是這樣?所以就是這樣理解皈依,皈依是把我們的生命皈依到福報的源頭。雖然它流出來的水量不大,但它是無盡的,流不完的,因爲佛的福報,佛的功德是無量的。

  然後佛又問:“如果一個人既布施又皈依,這個人的福報大不大?”阿難說:“那太不可思議了,太大了!”佛說:“不如持五戒的功德大。”持五戒,第一不殺生,第二不偷盜,第叁不邪淫,第四不妄語,第五不飲酒。在佛經上講,一個人持五戒,是持什麼?就是會傷害到衆生的戒,會傷害到衆生利益的戒。我們在持五戒時,有什麼好?就是給一切衆生無畏。我們不殺生,見到我們有沒有安全感啊?我到一個富翁家裏,到處都是金銀財寶,是不是?銀行卡也沒有密碼,到處放。我持不偷盜戒,沒問題啊,這就是給人放心。不邪淫也是這樣,跟人相處,給人有安全感。第四不妄語,不妄語也是安全感啊,我們不會騙啊。在佛教裏,最大的布施就是持戒。持戒以後,你就不是布施一個人、兩個人、叁個人……而是布施全部的衆生。第五不飲酒,這和智慧有關系。佛說,這個持戒的比前面兩個(布施和皈依)加起來的福報還大。

  佛又問:“一個人啊,他又持戒又皈依又布施,這個人的福報大不大?”阿難說他無法想像了。佛說:“不如一個人與衆生起一念慈悲心福報大。”不讀經典啊,不知道這個世界。所以你們在座的,對衆生對這個世界要慈悲,你們的福報就大。這次,我給企業家講,爲什麼與衆生慈悲心福報大呢?現在,我有一點點福報,團隊也有一點點福報,就是慈悲心而來。你們有沒有注意到,我有時腦袋會有稀奇古怪的點子,那我自己就在問我自己,我自己琢磨,研究自己,爲什麼我想的出來,別人想不出來?後來我就琢磨到,我就是慈悲多一點點。所以,這次我講怎麼把“慈悲”分解,怎麼産生慈悲呢?

  第一,一定要見到衆生苦。見不到衆生苦,你就啥也別說了。見到衆生苦不叫慈悲,很多人見到衆生苦,也沒有慈悲。但見不到衆生苦,慈悲是肯定出不來的。你到街上看,到貧地看,到處看,就是要見到衆生苦,睜眼就能見到,我發現我眼睛一睜就能見到衆生苦。佛說,觀四念處裏面觀受是苦,整個生命的曆程都充滿了苦,怎麼會見不到衆生的苦呢?苦不是不存在,但解脫的人可以超越苦。

  第二,要接引衆生,和他同體,一起體驗這個苦。我自己就有這個體會,一進入他就能感受到他的苦。當你受到苦的時候,就想被拯救和出離,有沒有這個體會?我們有苦的時候,是不是想擺脫?我們人人都在逃跑,有苦就躲,想被拯救。然後一轉身一看,是他不是我,在個體上看,是他不是我。但是已經充分體驗到這個苦了,所以就想拯救他。看到沒?這個時候,慈悲就生出來了。這個慈悲就完整了。

  想救他,第一你們要體驗到他的苦,你沒體驗到也會救的莫名其妙,你可能會救錯地方。想救他要不要方法?想救他只是個想法,想救他這個時候是慈悲,然後想找方法去找方法,這個時候智慧就生出來了。爲什麼有些人有智慧,有些人沒智慧?那首先就沒想救別人,他就沒有用心挖空心思去找救別人的方法,比如孩子,媽媽生個孩子,孩子有什麼問題,媽媽就會挖空心思,最後媽媽找到很多方法。你發現曆史上這些醫聖,孫思邈、神龍……他們爲什麼那麼專業?慈悲!沒有慈悲,他怎麼可能啊。慈悲是一種狀態,他想救,所以什麼招他都能想的出來,什麼都想的到,這是絕對會超越別人的。沒有這個強烈的慈悲,怎麼可能超越啊?就跟我們現在的人一樣,想錢,什麼都想得出來,偷搶拐騙。爲什麼他們想的出來?因爲他們挖空心思做這個事情。當我們看到衆生的苦,心中生出慈悲,想去救衆生,尋找答案,這個時候,只要我們用心,什麼方法都能想到,智慧就生出來了。

  找到方法,功德就出現了。用我們現在的話說,找到方法,財富就出現了。你把方法找到,就好像一個醫生,他因爲慈悲然後去尋找治療糖尿病的方法,最後藥物研製成功,按今天的說法,錢就來了。財富來了,價值來沒有?喜悅來沒有?功德福報來沒有?

  我們看看曆史上真正的大人物,他們都是因爲慈悲而成的。因爲慈悲生出智慧,成就功德,用儒家的話是成就功名。我教孩子就是這樣,你們看父母苦不苦?孩子本身苦不苦?你還可以照見孩子長大了也苦,還可以照見到他長大後影響整個社會。

  超級領袖四大特點,第一大願,第二遠見,第叁奉獻,第四勇敢。這八個字很簡單,但擁有這樣的品質不得了。我以前自己做報紙,我一個人排版,打字,撰寫,改稿,除了印刷不是我做,其余全部都是我做。我把報紙背在背上到成都,經常在街邊送報紙,別人說不要,那我就下回再給其他人。其實我很膽小,但爲什麼能做呢?我們看過《特蕾莎修女》電影,當她不是爲自己做,當她作爲上帝手裏的一支筆的時候,她就讓上帝去使用她。那你們說她苦嗎?其實,根本不苦,她的生命很綻放,生命很美好。所以,人真正的幸福美好,必須在信仰裏面。我們離開信仰想尋找幸福,想尋找生命的價值,根本不可能找到。

  我給企業家講,如果沒有慈悲心就無法洞察客戶、衆生內心的需求,無法洞察他們內心的困惑,無法洞察他們內心的向往。請問,連這些都不知道,他能不能把生意做好?所以,誰最會做生意,是菩薩還是凡夫?顯然是菩薩。再有能耐的企業家,他絕對沒有菩薩做的好。菩薩是已經滲透到我們衆生心裏去了,知道我們所有的需求、困惑、向往。所以,這個慈悲很重要。慈悲是第一步,你才能走進衆生的心,找到他的困惑,然後再去尋找解決的方法。

  佛說:“那這個人,又慈悲又持戒又皈依又布施,福報大不大?”這個已經無法想象了,佛又說:“不如與世界起不可樂享的福報大。”這句話是原話,不可樂享,樂就是快樂,這個世界沒什麼好玩的,超越了,就是出離心。所以,我們這個心出離了,福報就大了。我去一個很有實力的投資公司,很有錢,我只說了一句話:“現在給我錢啊,我(拿來)沒有用。”所以,當我們把世間的一切(起)不可樂,我們要出離,我們要回歸另外一個精神世界,極樂世界,那世間的帝王將相、才子佳人,金錢名利,再多(我們)也超越了。所以,我們能生多少出離心,我們就有多厲害。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