戒邪淫的意義
益西彭措堪布
摘錄自 菩提道次第廣論講記(3)
有些人以“食色性也”作爲淫欲濫行的理論依據,但我們要用智慧抉擇,淫欲真正的本質是什麼,“食色性也”的“性”,是指人類的俱生煩惱,既然其本質只是一種煩惱,有什麼必要對這種煩惱自性安上“美好,快樂,清淨,永恒”等等的概念呢?這是不合理的,因爲它的本質就是煩惱,它的果就是生死。許多持邪見者認爲,離欲節欲是壓抑人心,是禁锢人心的安樂,是刻意地折磨自己。對此以比喻來破斥,譬如染上吸毒惡習,如不對治,就會導致嚴重的迷亂,而墮入無法自拔的地步,所以面對毒瘾,理智的方法是應當克製,才有希望擺脫。同樣淫欲是由無始以來的習氣力所形成的,具有強大的勢力,面對它只有兩種方式,一種是隨欲放縱,另一種是以理智對治,最終從根斷除。采取前一種方式,只會象飲鹽水越飲越渴一樣,結果是越陷越深,而采取後一種方式,雖然暫時要與自己的習氣作鬥爭,要有一種克製、轉化,但最終會使自己超越淫欲而達到真正的解放。所以,節欲離欲才是理智之道。針對于善根深厚的修行人,爲了了脫生死,要求是絕對斷淫,對于在家男女,不得已緩而求其次,暫時將淫欲規範在正淫的範圍之中,以求能逐步過渡到離欲,最終還是以離欲才能出生死的。
有些所謂的性學專家認爲:性是推動全人類發展的源動力,我們要問:這個源動力是從哪個層面說的?如果以它會把人類推向于災難,是否需要這種源動力呢?以流轉的角度看,性不僅僅是整個人類流轉的源動力,而且是整個叁有輪回的源動力,因爲一切凡夫都是以淫欲而生死的,這沒有不成立之處。可是從解脫的方面看,如果不遮止這種迷亂的話,凡夫的生死何時才有機會解脫?生死的源動力是愛欲無明,而不是智慧,以無明力只會引起業和痛苦,所以這種迷亂力不是要讓它發展,而是要根除。人類所具有的善心與智慧,才是引導人類向上的動力之源,這才是真正需要發展提升的。
也有人說,性愛是人生最大的意義,我們要知道所謂婚姻的意義在哪裏,對在家人來說,婚姻是要負責人類的延續,這是一個很重大的問題,因爲每個人類生命只有依托父母,才能來到人間,因此在家男女結婚成家,是應負起孕育新生命的責任,這是爲人父母的責任,新生命獲得了寶貴人身,要使這個生命健康地成長,除此之外,縱欲並不是人生真正的意義。人身的寶貴品質,只在人具有突出的意志力、智慧力、善心的力量,如果能夠將它開發,就會以這種品質産生出偉大的事業、道德與成就,也就是善用人身寶筏,能度過惡趣苦海,獲得增上生善趣,最終從生死苦海抵達出世間叁乘菩提的彼岸。所以,憑借人身可以引發出一切人類美好的德行,一切戒定慧的成就,現前真正大自在、大安樂的境界,這才是人身大義。行淫不是人身大義,反而與這些寶貴品質相違。以邪淫黑業的力量,人的心力無法集中,在邪思妄想當中,不必說偉大的成就,就連一件小事也不能專心把它處理得圓滿,這不是和意志相違嗎?受淫欲蒙蔽,人會沒有智慧,也就是邪淫與智慧相違,被淫欲牽引蒙蔽,人的心量變得如針眼般小,在這種狀態中,人的智慧是無法開展的。人類的智慧境界,只有在甯靜的狀態中才會出現,絕不可能以縱欲而現前,不必說出世間的聖果,連天人境界、世間高超的技藝也無法現前。所以淫業的作用,是障礙而不是增上人類的智慧。
淫欲沖動時,也和善心的狀態相違,因爲它是強烈自私的狀態,淫欲增上時,人會産生強烈的占有欲,這種心態和舍己爲人的善心狀態相違。爲了滿足占有欲,甚至可以摧殘、損害他人,可以不惜一切手段。邪淫也使人産生種種負面心理,譬如虛诳心、嫉妒心、謀害心、玩弄心。人執著在色欲上,會泯滅兄弟友情、兒女親情、敦倫孝道,賢善之心都將被障蔽。
以上講了邪淫的過患,就是以邪淫會導致事業、家庭、身心的敗壞,障礙智慧與善心,消減意志力,障礙功名富貴、長壽健康,所以世界上找不到第二個比邪淫更嚴重的災禍了。面對這強大的俱生煩惱,在家居士應當以理智把它限製在正淫的範圍之中,爲了解脫,進一步就要斷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