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世間情爲何物?直叫人六道輪回!
【宣化上人】
千經萬論,叁藏十二部,都是講這個“欲”的問題。我們初發心修行,最障礙我們用功的,就是男貪女、女貪男的淫欲心,這是最根本的問題。《楞嚴經》上說的很清楚:“淫心不除,塵不可出”,如想不除淫心而能成道,就像蒸砂欲想它成飯一樣,是不可能的事。
什麼是“無明”?較文雅的說,就是愚癡;若往顯明露骨來說,就是“淫欲心”。有了無明,就會發生男女的性“行爲”,發生之後,就有了“識”(父精母血的胎兒),有“識”之後便有“名色”(名是心理,色是生理)。有了“名色”之後,便生“六入”(眼、耳、鼻、舌、身、意)。六根具全,十月期滿,出生于人間,便有“觸”的感覺,能分別冷暖軟硬,有了感觸之後,便生“領受”的作用,在順境曉得快樂,在逆境曉得痛苦,隨時隨地生起“愛憎”的感情。有了愛心,就生出自私心,要占爲己有。人貪戀財貨異性,而生出種種欲望。有了愛心,乃想盡方法,爲達目的,不擇手段,因此盡造不清淨的身、口、意叁業。
愛欲是一件很麻煩的事,從無始劫以來,生死不了,爲什麼?就因爲被“情愛”二字所害。若能斷欲去愛,才能超出叁界,了生脫死。
【虛雲老和尚】
《楞嚴》一經由阿難發起作我們的模範。全經著重說一“淫”字,由這“淫”字,說出很多文章來。
《圓覺經》說:“一切衆生從無始來,由有種種恩愛貪欲,故有輪回。若諸世界,一切種性,卵生、胎生、濕生、化生,皆因淫欲而正性命。當知輪回,愛爲根本”,所以說:“叁界輪回淫爲本,六道往還愛爲基”。
【來果禅師】
要知身爲淫本。防淫如防火,防愛如防賊;火不防既成灰燼,賊不防悉爲賊有。
無始劫來攀情扯愛,極惡深交,致使改頭換面不知凡幾,直到今天再隨情欲轉去,辜負佛祖父母師長,何臉見人?
【寶靜大師】
古今多少英雄漢,誰不于此茫茫欲海中,爲恩愛奴,作色情魔?所謂:“汝愛我心,我憐汝色”。恩愛綢缪,曠劫相纏,無有了期。悲夫!色欲之害人,實甚于猛獸橫流,吾侪凡夫,應當猛省而討斥之。
世無無因之果,果必有因,如桃樹由桃核而來。現在生死,由貪欲而生,吾人最初受生,亦由一念愛心而來,納想爲胎,流愛成種。
吾人來世如何,不必問他人,問自心便知。吾等現須看破一切,斷去貪欲,切不可被其所迷,于無量劫中爲恩愛奴。
所謂若欲放下即放下,欲待了期無了期,自己要向自己度,求人不如求自己。
【慈舟大師】
殺我、盜我、騙我者,作隨緣消舊業想。唯有“淫”,是不能作隨緣消舊業想的,這個業是不能隨緣消業的。別的戒自不犯,他犯只是片面的。淫戒,我淫他(她),他(她)也淫我,雙方犯戒,這個因果無有了期定規,要從此一刀兩斷,絕對不淫才好。
《楞嚴經》雲:“汝愛我心,我憐汝色,以是因緣,經百千劫,常在纏縛。”假如學佛法不劃清道路,就不能了生脫死。望大家念念之間,念茲在茲,將生死斬斷兩截,精進勇猛的修行。
【廣欽老和尚】
如果情執不斷,嘴裏念佛,念念還是墮娑婆。如果懇切至誠放下萬緣,那麼一念之間便能到西方。萬緣牽扯,割舍不下,那麼百年萬年還是在叁界內。
我們這裏能看到十方人,形形色色,雙雙對對。年輕出家衆愛情惜別之念較重,看到情侶時,若被環境所轉,對他們生起羨慕之心,則是沒有道心。若認爲他們這樣下去會墮落的,才是有道心。
愛情惜別,千萬劫也是在輪回這些,也是爲這些在輪回。
【妙蓮長老】
六道衆生都在生死輪回中,不知生從何來,死往何去?一般人只知是從媽媽肚子來,不錯,是從媽**肚子來,但爲什麼人會到媽媽肚子呢?因爲有情欲,顛倒想,一有了顛倒想,霎時昏蒙就徑直投胎了。
什麼是顛倒想呢?顛倒想就是欲念。人就是從動淫念而來,也就是中陰身來投胎時有此欲念。因爲有情有愛,有愛就造“生”因,有生必有“死”,生死是個大苦趣呀!你想斷絕苦,就要斬情斷愛,千萬不可再有顛倒想。
要想了生死,不受凡夫之苦就不要生,不生才不滅,那就決定要斷淫欲,斷淫欲才是出世之道。所謂“叁界無安,猶如火宅”,我們修行一定要出離叁界。如果守五戒不邪淫,只可保人身,一定要不淫才能真正了生脫死,出離叁界。
說到願生西方,念佛的人誰不願往生呢?可是這裏頭還有個重要的問題:願有兩種意義:一是欣求──要歡喜生西方,二是厭離──要厭離這個世界。要厭離它啊!什麼情情愛愛的,那都是魔,殺你法身慧命的魔,你還當它是怎樣的好,舍不得,說什麼我們要白頭偕老,長相厮守,死在一起…。世間這一切不厭離,怎能生西方去?所以重在要“厭離”,那生西方就決定成就了。
當有人拉你作惡或找你麻煩時,沒有關系!只要念句“阿彌陀佛”就沒事。但怕的就是人家對你好,就情情愛愛的沈迷下去…,我們凡夫一定要突破情感這一關,此關若不破,生死難了啊!
對于男女間的情愛,當用金剛利劍來斬,要斬情絕愛不可藕斷絲連,只要有一絲情愛在,就會被束縛住。是誰縛你?是你自己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