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修行要趁現在

  修行要趁現在

  我們的執取便是如此。我們與法的正道依然離的相當遙遠。所以,現在請趕快加把勁用功,別借口:“等我老了就會去寺院了”。什麼叫老?年輕人跟老年人一樣都在老,而且打出生以來就一直在老。我們總愛說:“等我再老點、等我再老點。”嘿!年輕人可是比過去的自己更老了,這才是“老”的實際意義。你們大家都好好看看,我們大家都身負一樣的擔子,而且責無旁貸的必須去承擔。想一想你們的雙親和祖父母,他們自出生、年老到死亡後,我們至今仍不知他們的去向。

  因此,佛陀希望我們去尋“法”。它是種至高的智慧。任何與佛教相悖的知識學習,都會摻拌了苦。修學佛法應當讓我們能夠超越苦;即便無法完全解脫苦,至少當下應有些許超脫。比如說,有人對我們惡言相向時,若不因而氣惱,便是超脫了苦;反之則不然。

  惡言相向時,只要反觀佛法就能視之不過是“地大”而已。好吧!他在批評我,被批評的對象也不過只是“地”;“地”正在批評世上另一個“地”;或只是水批評水,風批評風,火批評火罷了。

  可是,這果真是我們看待事物的方式時,別人大概會說我們瘋了:“他什麼都不在乎、完全麻木了”。有人過世時,如果我們沒有傷心落淚,他們又會說我們是瘋子。到底何處可容我們安身?

  事情終究得如此。我們必須自身作,因爲超脫苦所憑靠的絕不是他人對我們的看法,而是關乎我們個人的內在心境。別在意他人的說法,只管個人真理的體證。如是,我們安住于寂靜。

  只可惜,我們一般都無法堅持到底。年輕人只要去寺院一、兩次,回家路上就會被朋友取笑:“喂!學猴(佛)的!”(Dhamma Dhammo)他們因此感到尴尬,不願再進寺裏一步。他們當中有人告訴我,他們來聽聞佛法,得善知見,停止和夥伴飲酒作樂的活動。可是他們的朋友竟蔑視他們:“你到寺院去就不跟我們一起喝酒了,怎麼搞的你?”結果他們因怕丟臉而恢複舊習性。要人們堅持到底真是困難。

  因此期望過高,不如實際修習耐心和毅力,能在自己的家庭環境中練習耐心、毅力就已相當不錯了。別跟他人爭論;如果你能與大家融洽相處,當下就算是已超脫苦,那就不錯了。有狀況發生時,要心系佛法,回想你們的精神導師曾教導的內容。他們教你們要放下、舍離、收攝並依此道理去努力、奮鬥以解決自己的問題。

  我們是在談什麼問題?關于你的家人呢?你在子女、配偶、朋友、工作和其他事情上有無任何的問題?這些林林總總的問題一直讓我們頭疼,對不?這才是我們所謂的問題,而種種的教法無非是在告訴你,佛法是可以解除你日常生活問題的。

  我們既然已生而爲人,理應以快樂的心情生活。我們盡忠職守的工作。逆境來時,藉以訓練耐力。以正當的方式謀生也是一種法的修習——道德生活的修習。能這樣快樂、和諧的生活已經很不錯。

  然而,我們通常都前功盡棄。別前功盡棄了!如果你們在布薩日來此受戒,回家後卻與人爭執,就前功盡棄了。在座各位,是否聽清楚我的話?這麼做就叫功虧一篑,表示你對佛法沒有絲毫領悟,完全不受益,這點請大家好自的琢磨。

  今天,各位聽的法已經足夠了。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