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佛七講話 智谕法師疑問解答 四 (檢討會摘錄)

  (一)

  《問》打坐時要如何念佛,才能使心清淨?

  《答》心念心聽──心中默念,心中聽佛號。

  《問》止靜時,先以十念法,念兩、叁分鍾後,再改用一句佛號持續稱念,覺得很

  清涼。此時是否繼續保持一句佛號稱念下去?

  《答》清涼是好現象,但不可取相。如果取相,皆是虛妄法。

  《問》起香後,連續好幾支香都昏沈,無法克製?

  《答》那是因爲平常在社會上動亂得太厲害了,天天忙生意,天天忙上班,經常不得休息。打佛七,突然靜下來,就打瞌睡了。這不是修行問題,而是生理問題。

  《問》師父開示時,我們是繼續念佛,還是不要念佛、一心聽師父開示?

  《答》沒事時,念阿彌陀佛,有事時,心清淨,沒有貪瞋癡,這就對了!

  《問》有事的時候,心清淨,可以不用念阿彌陀佛是不是?

  《答》有事時,不能念阿彌陀佛了!此時,心中不生貪、不生瞋、不生癡,保持清 p-101淨,一心不亂。

  要知道,念阿彌陀佛,功德在沒有貪瞋癡。有事時,做事而不生貪瞋癡,就是念阿彌陀佛。

  《問》如果有事時,又念佛,是不是變成一心兩用?

  《答》辦事時,不可能念佛嘛!但是可以不生貪瞋癡。認真、負責辦事,不生貪瞋癡,就是念佛心了!

  清淨心就是念佛心,好比手心和手背同是一法。

  《問》拜佛時,觀想阿彌陀佛……?

  《答》什麼是觀想?觀想是心清淨,發現自己有不清淨的想法,趕緊解除。觀想就是金剛經中說的「心無所住」,有所住皆不對。觀想就是不取相,有所取相皆不對,皆是生死流。

  不取相,沒有觀想,也沒有不觀想。不取有,不取無,這是大觀想。

  《問》請師父開示,用什麼方法可以損減貪瞋癡?

  《答》用戒定慧。根本在持戒,戒具足,自然生定,定自然發慧。經上說得很清楚,勤修戒定慧,息滅貪瞋癡! p-102

  (二)

  《問》請問師父:求精進心,是不是也是一種念頭?

  《答》精進心不能算是一種念頭。

  所謂念頭,是指妄想而言。難道說精進心,也是一種妄想嗎?要是念頭的話,那孝父母也是念頭,敬長上也是念頭,拜佛念佛也是念頭,信佛也是念頭,那不對呀!法有正有誤,所謂念頭,是指起心動念、指妄想。如果像剛剛那麼說的話,不必念佛了,打佛七完全是念頭!

  《問》打佛七,聽到外面鳥叫,想到這是西方極樂世界的鳥,想到阿彌陀經的經文,不曉得對不對?

  《答》如果不想,鳥叫、經文皆無過;如果一想,就把法變成聲塵了。

  《問》感覺上,佛七當中,佛號比平常更容易被妄想打斷?

  《答》壞在「感覺」。如果沒有感覺,只管念佛,就沒有這些毛病了!

  《問》佛七期間,特別容易做夢,夢到家鄉的事情、親緣眷屬,這樣子,臨命終的時候,是不是非常障礙? p-103

  《答》那是勇猛精進的關系。平時夢不到,是因爲懈怠。這不一定構成往生的障礙──往生的因緣是持念佛名,一心不亂。

  《問》爲什麼打佛七時,妄想特別多?

  《答》無量劫來的習氣嘛!不是容易對治的。譬如樹,長了幾丈高,年代很久了,一斧頭能砍倒嗎?要繼續用功呀!

  《問》修念佛法門,如果證到念佛叁昧,臨命終時,就可以預知時至往生;如果沒有,那是不是十之八九的人,都要靠旁邊的人助念?

  《答》靠叁昧力是自力成就;持念佛名,是靠阿彌陀佛大願之力,也得往生。別人助念,不過是發起臨命終人求佛之念及阿彌陀佛大願罷了!

  助念,是引起他的神識。如果當時有惡因緣,忘記念佛了,爲他助念,教他想起來,繼續念佛,和阿彌陀佛相應。

  《問》佛七當中,不拿念珠,無法計數?

  《答》佛七中,不拿念珠,直接攝心;平時,拿念珠,藉念珠攝心。大家要知道,念佛功德在攝心,攝心才得一心不亂,一心不亂才得往生。

  《問》念佛時,一句接著一句追頂念。念的時候,覺得頭很痛,然後覺得很煩,不想再念下去了!平常不會有這種現象。請問師父:這是不是用功不得要領? p-104

  《答》用力過猛!念佛方法有幾種:拿念珠計數,不會頭疼;叁叁四計數初念的人會頭疼,念習慣的人就不會了;十口氣念佛,南無阿彌陀佛,南無阿彌陀佛,南無阿彌陀佛……,盡一口氣,不會頭疼;自己念,自己聽,也不會頭疼。頭疼是因爲用力過猛。

  《問》請問師父:睡夢中,忘掉自己受持八關齋戒,犯了歌舞觀聽,這樣算不算犯戒? 

  《答》夢中不犯。 

  《問》念佛時突然覺得眉間很緊?

  《答》起心動念。

  《問》臨命終時見到阿彌陀佛,起歡喜心,算不算起心動念?

  《答》不算。問題在平時念佛不念佛?臨命終時念佛不念佛?如果不念佛,佛來了

  ,是魔;心念佛,佛來了,是佛。佛即是心,心即是佛。

  《問》念佛時發往生的心,算不算妄念?

  《答》念佛求往生,不是起心動念;如果起其它的余雜想,則是打閑岔。 p-105

  (叁)

  《問》佛七七天下來,想哭?

  《答》這有兩種情況:一是情念,一是道念。情念,是感覺到世間苦,感覺有傷心之事,而痛哭流涕,這雖然也不錯,但是差一層。道念,是心中受感動,沒有悲傷的感覺。須菩提聽佛說金剛經,涕淚悲泣,就是這種情形。

  《問》爲了要至誠懇切念佛,停止呼吸,腿很酸都不下坐,這樣對不對?

  《答》念佛不管呼吸,管呼吸會感覺呼吸悶,會發生風、喘、氣叁種病。不管呼吸,呼吸自然愈來愈細。

  《問》師父常教我們念佛要至誠懇切,如何知道自己至誠懇切度夠不夠?

  《答》想念父母的時候,是至誠懇切。念佛如果也以這種心情,就是至誠懇切。

  以世間法比喻,男女之間發生感情了,想對方的時候,吃不下,睡不著,這種情形是至誠懇切。

  《問》平常念佛,覺得至誠心不夠,于佛前求哀忏悔。以後應如何精進用功,才能把佛號念好? p-106

  《答》精進不精進在于自己,求哀忏悔要至誠。

  《問》如何使自己的念佛心,道心不退?

  《答》這個問題要問自己,別人幫不上忙。要知道:道心不退,靠自己,造作惡業,也是自己。這就是古德所說的「不關余物」。

  《問》「大聲見大佛,小聲見小佛。」大聲念佛,比較攝心,比較不容易打妄想。可是念久了,就沒聲音了!請師父開示怎麼調適?

  《答》佛無大小。所謂見大佛,是指容易見佛、得益處;小聲見小佛,不容易得益處。精進調適,調適精進,聲音自然發出來。

  《問》打坐時覺得氣喘不過來,腰挺直覺得背痛肩膀酸,該怎麼辦?

  《答》腰痛肩膀酸,是打坐不純熟。

  呼吸不通暢,一定是顧慮到呼吸了──呼吸粗、呼吸細。一顧慮呼吸,就發

  生毛病了!參禅中,所謂出入息細,是很自然地,不知不覺當中就細了。顧

  慮它,就是喘病──呼不敢呼,吸不敢吸,總感覺心頭不好過。

  《問》打坐時,感覺有一股氣上升,手會自動比劃,這是爲什麼?

  《答》這是魔。打坐身體振動,是生理現象;隨它動,就是魔。打坐注重叁不動: p-107身不動,語不動,意不動。身不動調身,語不動調口,意不動調心。憑空動起來,那是魔。

  《問》那請問師父,應如何對治?

  《答》一心念佛,不想其它的。一定是心先動,才發生這種情況。應該對治妄想。對治妄想,初步先對治業──不造業,進一步對治煩惱,慢慢地對治妄想。 p-108

  (四)

  《問》打坐念佛時,有時會覺得肩膀、頭部有很重的壓力或痛的感覺,有時嘴巴的肌肉緊繃得都快張不開。不知是坐的姿勢不正確,還是其它的原因?請師父開示。

  《答》這些毛病都是唯心所造──心先動。心生則法生。

  如果心清淨,不管它,只管一心念佛,自然不會有這個問題。

  《問》近日器官移植在國內引起爭議,淨土法門謂人死後七日,神識方離肉身。若佛弟子有心捐贈器官,七日中是否會引起痛苦,生瞋恨心而不得往生?

  《答》器官移植是大菩薩行,至于妨不妨礙往生,不敢說,如果不痛苦、不生瞋恨

  心,可以往生;如果一痛苦,失掉正念,則不能往生。

  《問》每當弟子禮佛時,呈現像一面清淨的鏡子,將阿彌陀佛的莊嚴慈悲之相覽照無遺。這種情形,可以持續到繞佛、念佛好一段時間。這種現象,是取相心所感,或是清淨心所感呢?

  《答》真正的心清淨是本來無一物、無有所住、不取于相、不生不滅。如果真能達 p-109到這個地步,修學佛法很有成就。所取的是不是相,自己應該知道。相對心生,是心假現。清淨心,就是金剛經所說的「應無所住,而生其心。」「不取于相,如如不動。」如果能會到這個地步,感常寂光土。

  《問》實相無相無不相,應離一切相。可是,在繞佛、念佛時,阿彌陀佛之相好莊

  嚴,又曆曆分明。請示師父,這種情形,是否偏差呢?

  《答》無相,是于相離相。如果相外另有無相,那個無相是斷滅。相是因緣生、無自性,所以無相。于相離相,所以色即空;于無相離無相,所以空即色。

  大殿的佛,你會到他是佛像,他就是佛像;會到他是法身,他就是法身。佛像,就是佛法身;如果會不到,僅僅是佛像。

  繞佛、念佛時,見佛莊嚴,很好。但要是心不取相,會的境界高;心取相,

  也有好處,不過會的境界淺。見佛像,是以肉眼見;見法身,是以慧眼見。

  主要在衆生根機不同。

  《問》請問師父:大衆共修念佛,是聽自己的聲音好,還是聽大衆的聲音好?

  《答》共修,是共相識。自己沒有聲音,別人的聲音可以攝你的佛心,互相幫助。

  《問》念佛時用耳朵聽,會一直覺得自己在念佛,好象感覺有能念所念。這樣,是否聽得不夠用心? p-110

  《答》聽,如果在耳朵,那,嘴巴發聲音也聽到,不發聲音也聽到。如果聽在嘴巴(因爲發聲音才聽到,不發聲音聽不到),那應該是嘴巴聽,而不是耳朵聽呀!如果聽自己存在,不在嘴巴,也不在耳朵,那應該嘴巴不發聲音,耳朵也能聽得到。

  其實聽是因緣而有,無在無不在。要是注意聽聲音,就變成聲塵了!要知道,無在無不在是法性。

  用耳朵聽,感覺有能念所念,那是沒聽真切──無在無不在,那有能所?

  《問》有人說「定業不可轉」,請問師父:念佛能轉定業嗎?又,定業是什麼?

  《答》先講有爲法:業是有爲法。造罪業有能轉,有不能轉。五逆罪(殺父、殺母、出佛身血、破和合僧、殺阿羅漢)不能轉、不通忏悔。五逆罪經過忏悔,不幹淨、不清淨──五逆應該下地獄,經過忏悔,不下地獄,投生畜生;再以忏悔功德,可投生人道,受窮受苦;忏悔功德再大,可能也經過一陣頭疼。這是不通忏悔的定業。其它的業經過忏悔以後,就消滅了!這是有爲法。講無爲法:業性本空由心造。空,能滅不能滅?如果能滅,怎麼叫空?如果

  不能滅,也不稱爲空。罪性本空,怎麼會有業呢?由心造的嘛!心若滅時罪

  亦亡──心滅罪亡,不就是淨土嗎?所以說「心淨則國土淨」。 p-111

  《問》佛七中念佛,有妄想即想到佛號;但午休時,睡夢中,妄想不斷,該用什麼方法對治?

  《答》夢就是妄想。念佛懇切,妄想自然沒有。至誠懇切念佛,念到心清淨的時候

  ,不作夢。

  念佛一開始得受用的時候,不作惡夢(先是減少,慢慢不作);再深,夢很

  少。那個時候,會發現夢零零亂亂。

  念佛念到心清淨,無夢。阿羅漢無夢眠,佛根本無夢。作夢都是妄想,妄想

  是由心取相生的,不取相不會作夢。

  《問》念佛有什麼好處?

  《答》念佛可使心清淨,心淨則國土淨,國土淨則往生。

  《問》打坐昏沈與睡眠不足是否有密切的關系?

  《答》禅宗教學人,打昏沈的時候,伸腳睡去;睡醒以後,好好參禅。

  睡眠不足還有一個原因:夜晚不睡覺,打妄想。

  《問》弟子在佛七中,在念佛堂念佛占了大部分的時光,而夜裏的夢境依舊爲凡塵

  雜事。是否爲念佛用功不夠深入的象征?

  《答》要想夢中沒有妄想、沒有凡俗事,不是一天可以辦到的,須久久用功。 p-112

  《問》世俗之念佛衆生,臨終欲往生西方極樂世界,是否仍須靠助念?若無此助念之善因緣,端賴自力欲往生,是否障礙會很大?

  《答》助念有無量功德。一個人如果忘記念佛,幫他助念,想起來了,就會往生;無人助念,想不起來,不得往生。

  《問》學佛若能執持彌陀聖號,並止惡修善即可,至于其它經咒,便可不必誦持──不知此見解正確否?請師父慈悲開示。

  《答》以念佛求往生爲主,其它的爲助緣。如果其它法門的修持超過念佛法門,叫余雜修,不得往生。

  《問》我們念佛時,應該是只求自己往生順利,或是只念佛,不求往生?

  《答》念佛求往生,是爲了度衆生。念佛往生,是轉凡成聖。如果念佛不求往生,等于是不求轉凡成聖。念佛往生,可以成佛;如果不求往生,等于是不想成佛。

  《問》如何選擇道場,與親近善知識?

  《答》這是因緣法,對機即可。學佛在求轉凡成聖,道場能使你轉凡成聖的,選擇;學佛在念佛求往生,能使你念佛求往生的,選擇。

  《問》佛七期間,很不易入睡,不知道是什麼緣故?請師父開示。 p-113

  《答》妄想──愈想愈清醒。妄想起的時候,不想都辦不到。應該一心念佛對治。這個法,由細到粗,是生因緣。最細是無明,再往上說是妄想,再粗一點是煩惱,再粗一點是業,再粗就是地獄、餓鬼、畜生了!斷的時候,由粗到細。先斷業,再斷煩惱,再斷妄想,再破無明。一旦破了無明,成佛。 p-114

  

  

《佛七講話 智谕法師疑問解答 四 (檢討會摘錄)》全文閱讀結束。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