聖者言教 第八課(八)爲什麼密宗弟子必須淨觀
我們在講解見解和修行的同時,也在著重講解持戒的重要性。我等導師釋迦牟尼佛示現涅槃前,阿難及一切信衆請問釋迦牟尼佛,佛陀涅槃後,弟子以何爲師?釋迦牟尼佛曰:“以戒爲師。”因此戒律就是我們真正的導師,但是我們該如何持戒呢?
對于密宗弟子而言,密法有共道密乘十四條根本誓言以及無上竅訣大圓滿所支分的無守持誓言和守持誓言。其中無守持誓言,是站在果位自性見解的立場上宣講的,現前我們還做不到,因此暫且不論。守持誓言則分爲上師叁門而支分的二十七條根本誓言和二十五條支分誓言。我們無法清淨守持一切戒律的真正原因,就在于沒有做到淨觀。也就是說,由于我們內心煩惱沈重及眼根不淨的緣故,習慣將自己的見解作爲標准去衡量一切,這樣一來,我們所住的地處、所見的事物永遠都是不清淨的。因此想與大自然和諧共處,首先必須要讓自己的內心清淨下來。在自己的內心沒有達到清淨和諧之前,做不到與大自然和諧相處。
細致觀待,如果你時時站在我執的立場之中,即便眼前之人是真正的佛菩薩,你還是能說出他的很多缺點。我等導師釋迦牟尼佛示現涅槃時爲阿難及一切信衆授記:“末法五百世,我現善知識,饒益汝等衆。”因此,所有善知識都是釋迦牟尼佛的化身,這一點毋庸置疑,但爲何我們眼中還會看到導師的很多缺點呢?就是因爲我執太強的緣故,習慣高高在上,用自己的標准要求他人,所以才會看誰都不順眼。但是我執乃漂泊輪回之根源,一切煩惱之根本,以不清淨作爲根本,自己面前又怎麼會呈現清淨之相呢?因此,看不見他人功德,正是自己有缺點的表現。
舉個例子。往昔有一對母子相依爲命,兒子娶妻後,夫妻二人都非常孝順。有一次,兒子出遠門做生意之前,特意囑咐他的妻子,在他出門的這段時間裏,要好好孝順他的母親。兒子離家之後,母親患上一種眼疾,無論看什麼東西,都覺得上面長了一層毛。所以從那天開始,無論她的媳婦做的飯多麼幹淨,只要端到她面前,她都非常生氣:“我兒子剛出門,你就開始這樣對待我,給我吃的飯裏全都是毛。”她的媳婦雖然很疑惑,但還是重新做了一遍,並且仔細檢查,確認沒有一根毛以後又端過去,可是她的婆婆依然一口咬定飯裏全是毛。這樣持續了一段時間,母親由于吃飯非常少,變得異常瘦弱。待兒子從遠方回來,見到母親非常驚訝,又聽到母親對妻子的抱怨,心中不免氣憤,于是指責他的妻子不孝。妻子非常委屈,說她一直非常精心地做飯,不知爲何婆婆指責她做得不幹淨?于是建議丈夫親自做飯給母親,看看到底是什麼情況。于是兒子做了一頓飯,拿到母親面前,但是母親卻勃然大怒,指責兒子和兒媳一樣,做不幹淨的飯給她。這時候兒子才恍然大悟,錯怪了他的妻子,並認爲母親可能生病了。于是找大夫醫治母親的眼睛,直到母親病愈,才知道她的媳婦沒有虐待她,只是由于她的眼睛有病,所以看見的食物才會不清淨。
和上面的公案同樣的道理,當我們的內心被一切習氣煩惱束縛時,眼前看見的一切都不清淨。吉珍紮華江措曾經說:“無論身在何處,皆爲清淨刹土;無論見到何人,都是吾之本尊。”他是刻意淨觀所到之處爲西方極樂世界嗎?不,在他的見解中,一切都是清淨刹土,西方極樂世界。因此,能否看見清淨的世界取決于內心是否清淨,當內心被一切業力束縛時,叁惡趣也不需要刻意打造,它就自然呈現在我們眼前。試想,地獄的火是有人專門去燒的嗎?地獄裏的熱鐵是誰在下面鍛造出來的嗎?當然不是,一切都是業力所現。因此,無論是清淨的西方極樂世界還是痛苦的地獄,都不在遙遠的地方,而在于內心之中。這樣一來,我們就知道淨觀對于迅速成辦解脫的重要性。如果做不到淨觀,我們永遠都會覺得自己所處之地不是清淨之處。相反,若能做到淨觀,我們當前所居住的地方即爲西方極樂世界。
當然,淨觀並非是將不是西方極樂世界的地方強行觀爲西方極樂世界,而是它本來就如此清淨。想讓一切外境變成清淨,就要調伏自己的內心。帝洛巴尊者說過:“顯相非縛執著縛,斷絕執著那若巴。”也就是說,起現一切不清淨之相的真正根源是執著,而不是顯現的山河大地,能否讓山河大地轉變成清淨之宮殿刹土,完全取決于內心是否清淨。因此,對于密宗弟子而言,淨觀非常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