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步正規化打下了一定的理論基礎。
(一)格魯派的寺院教育。
西元一四零九年,宗喀巴大師在拉薩達孜縣境內建立甘丹寺,他創立的格魯派324從此在西藏全境得到全面發展與推廣。一時間,格魯派寺院在整個藏區如雨後春筍一般大範圍興建起來,以拉薩叁大寺——甘丹、沙拉、哲蚌爲代表的格魯派寺院,不久即將嚴格的寺廟教育製度推行到藏區所有格魯派的寺廟之中。
格魯派的寺廟教育製度在整個藏傳佛教中都有相當大的影響,它推廣的範圍也相當廣泛,下面就以格魯派的寺院教育爲例具體解析一下藏傳佛教的教育特征。
僧人們在進入寺廟並開始正規學經後,通常分爲叁種類型:一是先顯後密,即先進入顯宗學院學習直至畢業,考取格西學位後再轉入密宗學院學習,畢業後仍屬顯宗學者;二是直接進入密宗學院學習,或進入醫方、時輪學院學習;叁是只在顯宗學院學習,不再轉入密宗學院學習。
顯宗學院的課程是固定的,即人們通常所謂的五部大論:法稱論師的《釋量論》、彌勒菩薩的《現觀莊嚴論》、月稱菩薩的《入中論》、功德光律師的《戒律本論》以及世親菩薩的《俱舍論》。學完這五部大論大約得需要十五年以上的時間,一般得學完一科(論)再學第二科(論),並特別強調背誦熟記、融會貫通。顯宗學院的僧人經過十五年以上的學習後,就有資格考取格西學位。
密宗學院則是格魯派的僧人學習密法的地方,甘丹寺設有上下兩座密院,這兩座密院是格魯派的最高學府,宗喀巴大師的獅子法座——甘丹池巴,就從這上下兩所密院的僧人中産生。甘丹池巴也即宗喀巴大師獅子法臺的繼承人,是格魯派的最高教主和最高學位。這個職務是全憑個人的聞思修水准考上去的,從它的誕生過程就可看出藏傳佛教教育製度的嚴格與次第性。考取甘丹池巴首先要獲得顯宗學院的第一等拉讓巴格西學位,再進入甘丹上下密院深造五年以上,學完全部密宗課程、參加密宗立論考試合格後,充任格歸四月,擔任翁則叁年,堪布叁年,堪蘇若幹年,再擔任上密院的夏孜卻吉或下密院的降孜卻吉十四年,若有空缺,才有資格參加競選甘丹池巴。所以一個學僧要想登上甘丹池巴的寶座可謂難于上青天,故藏族才有諺語曰:“只要男兒有本事,甘丹法臺是無主的。”
至于一般的密宗學院通常分爲初、中、高叁個學級,分別規定有固定的課程和不同的要求。學完密宗學院的規定課程後,若經考試合格,則各地寺院都可授予相應學位。
醫明經院與時輪經院,一般說都隸屬于各大寺廟,也分爲初、中、高叁個學級。學完叁個學級所有的專門課程後,可以考取醫學博士和曆算博士學位。
(二)甯瑪派的教學風範。
以上所述爲格魯派的佛教教育體製大略情況,下面再向大家介紹一下甯瑪派325的教學風範。盡管與格魯巴的教學模式大同小異,但在同中相異之處,可能更能讓人體會出藏傳佛教多姿多彩的教育特點。兩相結合,也許藏傳佛教的完整教育風貌就會清晰地浮現在諸位的腦海裏。
在考察了入學者的人格、佛學素質等各方面條件之後,如果覺其合格就同意他呆在學院繼續深造。入學後,一般要求修行者先用一年左右的時間修完加行,並學好一些佛學基本課程,然後就讓他們次第進入顯宗的各個學科努力聞思。比如先學戒律,接下來就是《中觀》、因明、《俱舍論》、《現觀莊嚴論》等課程,一般情況下每門學科都會占用一年左右的時間。五年的顯宗課程結業後,修行者才可進入密宗課程的學習。密法部分的教學則分爲兩個班級:一是續部理論班,一是實修班,大致需要兩年的時間才能結業。剩下來的時間則用于醫學以及其余學科的學習。等上完佛學院的全部課程,大約十二年的時間就這麼匆匆而又充實地流走了。也有些修行者只用六年的時間就可學完別人需用十二年才能完成的顯密學業,此時他也可以提前畢業。
只要你按照佛學院的教學要求認真求學,那麼在這麼些年的學習過程中,佛教的大五明326,諸如內明、因明、醫方明、工巧明等以及小五明,包括音韻、詞藻學等學科都可被你基本掌握。
(叁)學位製度。
在整個藏傳佛教的教育體系中,不論是在格魯派的寺廟,還是在別宗的佛學院,通過多年的聞思修後,再以講、辯、著的方式選拔堪布、格西或各種僧才都是一種非常通用的做法。各個派別的堪布學位都分爲相應的上、中、下叁等,一如格魯派的拉薩叁大寺將格西分爲拉讓巴、琳賽巴、多讓巴等級別一樣。若與世間學位製度對應,則第一等拉讓巴格西相當于博士學位,琳賽巴格西相當于碩士,而多讓巴格西則相當于學士。世間人往往把獲得各種學位當作人生奮鬥的目標、動力,因學位常常和個人利益緊密相連。藏傳佛教中也有各式各樣的學位,但它們只代表對獲得者的佛學素養的承認與認定,根本不跟獲得者的所謂利益相涉。如果說也可以和利益挂鈎的話,則這種利益毫無疑問是與他們的出世間327終極目的相關聯的。
《94、四加行修滿了十萬遍,是否就圓滿了呢?》全文閱讀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