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8、爲什麼用你喜歡別人對待你的方式去對待別人?
常言道:“善心即天堂” 。只有懷抱善心的人,才能愛人,欣賞人,關心人,寬容人。他們深知,“人”字的結構,是互相支撐,懂得互相接納,互相合作,互相幫助,互相融洽,是幸福人生之必需。尊重他人的優勢和才華,也寬容他人的脾氣和個性。對別人,要多欣賞他美好的地方,而不去計較他的缺點,或者說與自己不合拍的地方。不能理解的時候,就試著去諒解;不能諒解,就平靜地接受。要培養自己“放人一馬”的涵養功夫;用你喜歡別人對待你的方式去對待別人。因爲,我們也需要別人理解、同情、幫助和尊敬;因爲,你怎樣對待別人,你就生活在怎樣的世界中。
因此,印光大師教導我們:“諸惡衆善,皆須在心地上論,不專指行之于事而已。心地上了不起惡,全體是善,其念佛也,功德勝于常人百千萬倍矣。欲得心地唯善無惡,當于一切時處,主敬存誠。如面佛天,方可希企。心一放縱,諸不如法之念頭,隨之而起矣。”(《(正)複馬契西書一》)
“學聖學佛,均以敦倫盡分,閑邪存誠,諸惡莫作,衆善奉行爲本。又須卑以自牧,韬光潛耀,上效古人,躬行實踐。能如是,則其學其品,便可高出流輩。每每聰明人,均屬矜誇暴露,尖酸刻薄。其心絕無涵蓄。其人非坎轲終身,必少年夭折。【凡居心行事,必須向厚道一邊做。厚則載福,薄則無福可得。若再加之以刻險奸巧,則便如山峰峻峙,任何雨澤皆不受,任何草木皆不生矣。見續編複金善生書】”(《(續)複徐書镛書》)
“忠之一字,義貫萬行。人若存心以忠,必能孝親敬兄,睦族信友,矜孤恤寡,仁民愛物,諸惡莫作,衆善奉行矣。何也,以忠則不欺,不欺則盡分。盡分則屬己分中事,自必務乎實行。決無虛應故事,不盡己心己力之虞。近世雖則推倒帝製,然須事事講忠。庶不至我詐爾虞,漫無准的。”(《(續)楊椒山言行錄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