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漫說《中阿含》(卷二十六)~A 一、師子吼經

  

漫說《中阿含》(二十六)

  

(卷二十六)

  

一、師子吼經

  

  說法地點:拘樓瘦的劍磨瑟昙

  

  參加人員:諸比丘

  

  經中大意:本經敘述由于有信尊師、信法、信戒德具足、愛敬同道等四法,故有了四種沙門果,除此之外,別無沙門、梵志。如果欲達究竟,就應離欲、恚、癡、愛、受、無慧、憎、诤、二見,而得慧;欲斷四受(四取),當先除去無明。如無明已盡,明已生者,又再更受(取),不恐怖,斷因緣,而必證般涅槃。

  

  關于“師子吼”,我們現在一般都用它比喻佛陀說法,成爲對佛陀說法時的尊稱。我個人以爲在原始佛教時期,“師子吼”叁個字並非專指佛陀,佛弟子們在大衆或外道面前慷慨說法,也可以理解爲“師子吼”。比如說舍利弗經常在大衆面前說法,有些心懷嫉妒的惡比丘就四處宣傳說:“舍利弗又在作師子吼啦!”意思是說舍利弗在衆人面前說法,潛臺詞是說舍利弗尊者喜歡出風頭,好標榜。而《勝鬘寶窟經》對“師子吼”一詞的分析則更爲到位,該經將“師子吼”分爲叁義:(1)謂比丘言行一致而無虛說,可謂“一諾千金”;(2)無畏說,謂闡揚妙法辯才無礙,無所畏懼,一謂勝人臨座而弘道綽然,二謂能令外道天魔驚愧懾懼;(3)決定說,謂依究竟理說究竟教,能上弘大道下利群生,邪無不摧,正無不顯。由此經的解釋便可推知,在早期佛教期間,“師子吼”並非爲世尊專用,而系大衆凜然說法之詞。

  

  在這部聖典之中,佛陀在積極地鼓勵弟子們在異道面前作師子吼,從而顯正辟邪。在經中,佛陀將沙門分爲四種,即第一、第二、第叁、第四沙門。除此之外,沒有什麼沙門、梵志。佛陀爲什麼作如此說?因爲在他看來,沙門就是沙門,能稱作沙門的,必須符合四種標准。除此之外,當然不能被稱作沙門,而只能稱爲“僞作沙門”,也就是假冒的沙門。

  

  世尊接著對弟子們說:假如有異學對沙門的分類持有異議,說:“你們憑什麼把沙門分爲第一至第四種呢,而別無其他種沙門?”那麼,作爲比丘應該如何回答呢?

  

  關于四種沙門的分類,此乃爲世尊親口宣說,絕無虛假。因爲世尊爲世之至尊,他有知有見,覺悟了世間所有的真理。佛陀將沙門作四種分類,其依據就是所謂的“四法”。此“四法”分別是:

  

  1、信尊師——即信佛,即教主;

  

  2、信法——即信佛法;

  

  3、信戒德具足——即信僧(講修持的僧人隊伍);

  

  4、愛敬同道,恭恪奉事——即廣義上的佛弟子,不論其出家居家,均稱爲“同道”。

  

  那麼,是不是只有佛教奉行此“四法”呢?其實未必,比如像那些異學外道們,也同樣奉持“四法”。但是,二者之間的區別也是十分明顯的。比如說,第一,他們也信尊師,但並不是信佛陀,而是信奉他們教派的教祖;他們也有一套義理說法,也有自己的宣教隊伍以及護教人士。實際上,所謂的四法,從現代意義上來講,就是一切宗教所具備的四個要素特征:教主、教義、教徒(分爲僧侶隊伍和護法信衆二種,即出家衆與居家衆)。但是,佛教的四法與異學的四法,二者之間究竟有哪些不同呢?二者最爲顯著的區別,就是在于:一個是究竟之法,是解脫之法,另一個是有漏之法,不究竟之法。按照本經中的說法,佛教對于欲、恚與癡(即貪、嗔、癡)叁大毒患,都會運用種種方法,力圖將它們滅除幹淨,從而達到不受它們半點束縛的境地。此外,對于愛、受、無慧、憎、诤、錯誤的知見等等病患,都要將它們滅除,不留一點余地。而那些外道異學們,雖然他們也講修行,甚至奉行著極端的苦行,由于他們所尊崇的最高指導思想存在著致命的缺陷,因此他們無法獲得解脫,甚至根本不可能達到真正意義上的解脫。他們所信奉的尊師,是不究竟之師;他們所奉行的法,也是漏洞百出的法;他們所崇信的梵志沙門,也是根本沒有半點正知正見的沙門;他們的同道雖然也很有信念,然而由于他們的修持方法是顛倒的、不究竟的,因而他們也終將一無所獲。既然在修行上一無所獲,那麼也就無法解脫生死煩惱問題,雖然他們奉行著種種苦修的規矩,然而迎接他們的,仍將是生死苦海,茫茫無際。因此,經中對于異學外道們所信奉的“四法”進行總結說:

  

  若信尊師者,彼非正、非第一;若信法者,亦非正、非第一;若具足戒德者,亦非正、非第一;若愛敬同道、恭恪奉事者,亦非正、非第一。

  

  既然外道異學的“四法”既非正亦非第一,那麼,什麼樣的“四法”才能堪稱第一呢?就是佛陀的教法,因爲佛陀的教法“于現法中施設斷一切受,施設斷欲受、戒受、見受、我受”,而此受則是從無明而生起,以無明爲本。故而我們要找到它們的源頭,即從根本上滅除無明,達到有明。有明既生,則“不複更受欲受、戒受、見受、我受”;“彼不受已,則不恐怖;不恐怖已,便斷因緣,必般涅槃”,從而獲得真正意義上的解脫。佛陀對弟子們說,這才是“正法”,才能有資格位居第一!

  

  談到“正法”,我們總喜歡講“正法久住”。什麼叫“正法”?一般辭典裏解釋爲“真正的道法”。那麼,什麼樣的法才能稱爲“真正的道法”呢?一涉及到具體對象問題,我想大家所給的答案就大相徑庭了。有的會說弘揚大乘自度度他的精神,就叫正法;有的則說斷除煩惱、了生脫死就是正法;有的人則會說念佛往生才是正法……反正每個人所給的答案都可能會有所差異。對于什麼叫“正法”的問題,我想大家總的目標是一致的,但是由于出發點不同,皆會有所側重。我個人還是比較傾向于《增一阿含經》卷四十八中佛陀對阿難所說的一段話:

  

  “夫正法者于欲而除渴愛想;夫正法者于欲而除欲;夫正法者能斷生死淵流;夫行正法獲平等法。然此正法斷諸惡趣,尋此正法得至善處。夫正法者能斷愛網,行正法者從有至無,行正法者明靡不照;夫正法者至涅槃界。”

  上面有關何謂“正法”這段話,值得我們去好好體會。(09.05.29)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