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漫說《中阿含》(卷十二)~B 二、天使經

  

二、天使經

  

  說法地點:祇園精舍

  

  參加人員:諸比丘

  

  經中大意:本經敘述佛陀以淨天眼,能隨衆生所作的善惡業,而知此衆生之生時、死時,乃至升天、墮地獄。如衆生于人間多造惡業,不畏後世罪,死後生在閻王的境界受苦,閻王就用生、老、病、死、治罪之五事,也就是名叫五天使來诘責罪人。後又敘受苦的衆生入東西南北四門大地獄,往來于峰嚴、糞屎、鐵鍱林、鐵劍樹林、灰河等處,受算不盡的歲月的苦痛。  

  

  首先需要說明一下,本經中所講的“天使”,與我們通常觀念上所認知的“天使”,完全是兩回事。一般而言,人們腦海中所出現的“天使”,都是長著翅膀的美麗少女或可愛的小孩。他們的到來,總是與上帝的賜福緊密相關。而此處的“天使”,倒並不是什麼賜福——甚至與賜福毫不相關;他們的形象也決非那麼可愛——甚至令人望而生畏,聞而喪膽!那麼,他們究竟是什麼呢?他們就是伴隨著我們一生、與我們的生命緊密相關、如影隨形的生、老、病、死,以及死後墮入輪回的治罪之獄。如果把它們稱作“天使”,似乎有些勉強,甚至有些默色幽默的意味,因爲九成九以上的人,我想不大可能會把這些作爲一種“天使”的形象來看待。然而,佛教裏的的確確真的有“天使”一詞的存在——比如這部“天使經”就是明證。在佛教裏,“天使”一般就是指閻羅王的使者。這裏的“天”,不是指上天,而是指自然規律,因爲生老病死這些東西是我們平常人所無法避免掉的,縱然你活了一萬歲,仍然避免不了老死的逼迫,終歸要死去;經過輪回後,再次回到生的起點,結果再以死爲終點,這就是我們平常意義上所說的“天理”。

  

  有時候我也在思考這樣一個問題:到底有沒有地獄?如果說有,地獄到底在哪兒呢?它是否也符合佛教中所提倡的因緣所生法呢?它與大乘佛教中所講的“地獄在我心中”這一說法又是什麼關系?如果說沒有地獄,那麼在很多經典中,都不止一次地提到過地獄,而且有的還描述得相當詳細呢?比如《長阿含·世記經·地獄品》中,就陳列了各種各樣的地獄情狀。當然,作爲一名佛教信徒,不應該對地獄問題存在絲毫的疑慮——這是一個起碼的奉佛者的基本准則。但是,對六道作些自己獨立的思考,我覺得還是很有必要的。

  

  這部《天使經》的主旨思想很是明確。首先,我們應該明白,佛陀是一位真正見道、究竟見道的非凡聖賢,他可不是像那些邪門外道四處在吹噓,他的本事的確非常了得。比如說,在誦經集會時,弟子們如果動了什麼不好的念頭,他馬上就會覺察出來。佛陀能把弟子們、乃至所有的心思都摸得很透。所以有的弟子對佛陀很是懼怕,因爲弟子們在世尊面前不敢胡思亂想,更不敢胡作非爲——這對于那些老是打妄想、不守規矩的弟子們來說,是件非常痛苦的事情。所以後來當有的比丘聽到佛陀滅度的消息,不但不悲傷,反而面露喜色,這就是壞戒比丘的典型心態。

  

  正是因爲佛陀所具有的超凡神通,所以他能夠通過天眼,把人們的叁世看得清清楚楚。不過需要說明的是,佛教雖然講叁世,但是對于現世和來世卻更加重視。如果把叁世的重要性進行排列,我認爲依次分別是現世、來世、過去世。佛教修行的著眼點是未來世,而落腳點卻是現世,即今世。而今世與來世是什麼關系呢?今世修什麼,來世就得什麼,這就是基本規律。當然,來世有時也會受到過去世的影響,但總的影響,是今世所造諸業的自然顯現。因此,佛陀說,“若此衆生成就身惡行,口、意惡行,誹謗聖人,邪見成就邪見業,彼因緣此,身壞命終,必至惡處,生地獄中”。就是說,若我們身口意叁業都爲非作歹的話,那麼下輩子肯定好不了。因此我們會見到有些人死無喪身之地,或者一生爲乞丐,我們往往就會說此人前生造孽了——從大的原則上講,這話是對的,不會錯到哪裏去。當然,具體一些細微之處很複雜,不是一兩句話所能說得清的。那麼如叁業皆爲善的話,當身壞命終之後,“必升善處,乃生天上”。佛教裏講“善惡有報”,總的來說,與本經中所講的是同一個道理。

  

  世尊爲了說明他所觀察的無比准確性,他在經中作了五個比喻。

  

  比喻1:“猶大雨時,水上之泡,或生或滅,若有目人住一處,觀生時、滅時”;

  

  比喻2:“猶大雨時,雨墮之滴,或上或下,若有目人住一處,觀上時、下時”;

  

  比喻3:“猶琉璃珠,清淨自然,生無瑕穢,八楞善治,貫以妙繩,或青或黃,或赤、黑、白,若有目人住一處,觀此琉璃珠,清淨自然,生無瑕穢……或赤、黑、白”;

  

  比喻4:“猶如兩屋共一門,多人出入,若有目人住一處,觀出時、入時”;

  

  比喻5:“若有目住高樓上,觀于下人往來周旋、坐臥走踴”。

  

  上面的比喻3中有一個詞,叫“八楞善治”,或許我們對其比較陌生,它的意思就是將琉璃寶珠磨成八面,而且每一面都磨得很光滑圓潤。我們來簡略分析一下上述的五個比喻。其實這些比喻的意思都差不多。比如說下雨天地上的水泡的從生起到破滅,凡是眼神好的人,都能夠看得清楚,沒有什麼特別的技巧;老天下雨時,天上掉下來的雨滴,從天上一直落到地下,若要看得很仔細,需要下些功夫;當然,若將雨滴從天空一直到落地的整個過程搞明白,還是不費吹灰之力的;一串琉璃珠,我們若將其外形和顔色區別清楚,如果不是色盲症,我想都不存在任何障礙;看看從大門裏來往穿梭之人,也是曆曆在目……佛陀用這些比喻,無非就是想說明一個問題,就是凡是世間之人,佛陀對他們的生死情況以及生前死後的果報之事,都了知的一清二楚。

  

  我們知道,佛陀具備了五眼六通,他與我們凡人肯定是不一樣的。佛陀可以輕而易舉地把我們的身前身後事搞得十分透徹,我們對此不需要有任何疑慮。但是,我們凡人,或者說我們自己,能不能把自己的前世後世搞清楚呢?佛陀在這裏給了我們肯定的答案,就是說,任何人,都可以把自己的因果問題搞清楚。那麼如何搞清楚呢?就是通過自己的實際修證。對于前世之事,我們暫不可能搞得清楚,但是對于後世之事,我們完全有把握。理由何在?經中的幾句話給了我們明確的解答:“若此衆生成就身惡行,口、意惡行……身壞命終,必至惡處,生地獄中。若此衆生成就身妙行,口、意妙行……身壞命終,必升善處,乃生天上”。這就是一個十分明確的答案。有些人對佛教不了解,甚至不懂裝懂,說佛教是迷信,是宿命論。其實佛教既不迷信,也從來沒有所謂宿命的說教。爲什麼這麼說?因爲佛教主張“萬法唯心造”——注意,這裏的“唯心”,我們切勿將其等同于“唯心主義”——這個“心”,既可以産生惡念惡行,也可以産生善念善行。有惡念惡行,就必然會産生不良的後果。比如說,一個人雖然沒有公開幹壞事(惡行),但是他心眼不好,老是動惡念。從法律角度講,只要不産生法律後果,不構成犯罪。但是從佛教角度講,惡念不僅會産生嚴重的後果,而且還會伴有極其嚴重的惡報。從現實意義上講,如果一個人心懷險惡,縱然他再會僞裝,其實若細細觀察他的表相,還是可以覺察出蛛絲馬迹的。從生物學和心理學的角度講,惡念的産生,必然會引起大量的神經運作。這些不正常的運作,必然會通過生理的方式,呈現于面部,比如說諸如“慈眉善目”、“心寬體胖”之類的成語,就很形象地說明了心念與身體特征之間的關系。從這個意義上講,佛教的觀點無疑是極其正確的。爲了自己有一個好的果報,佛教倡導我們棄惡從善,不將將這種因果關系現世化,而且還延伸到未來世,乃世無窮世即叁世因果。這種因果報應思想,如何能將其與迷信混爲一談?

  

  世尊進一步說,“若有衆生生于人間,不孝父母,不知尊敬沙門、梵志,不行如實,不作福業,不畏後世罪,彼因緣此,身壞命終,生閻王界”。那麼到閻王界之後,會遇到什麼情況呢?就是我們生、老、病、死的各種狀態,以及死後會受到治罪,即五種“天使”將終生伴隨著我們,乃至生生世世,永不停息。

  

  在談到“生天使”時,經中說,當我們生下來之時,“身弱柔軟,仰向自臥大小便中,不能語父母”,其實這也是很痛苦的。而對于“老天使”,經中說,“年耆極老,壽過苦極,命垂欲訖,齒落頭白,身曲偻步,拄杖而行,身體戰動”,這自然也是很痛苦的。對于第叁天使,即“病天使”,經中描述道:“疾病困笃,或坐臥床,或坐臥榻,或坐臥地,身生極苦甚重苦”;第四天使叫做“死天使”,“若死亡時,或一、二日至六、七日,烏鸱所啄,豺狼所食,或以火燒,或埋地中,或爛腐壞”;第四天使光臨未久,第五天使旋即來臨。第五天使就是地獄小卒或捉住罪人,百般拷打,采用各種酷刑來折磨罪人,讓其感受到造業的果報。在談到此五天使時,經中一再強調,我們之所以感召這些天使,是因爲我們製造惡業的自然結果,“汝自惡業非父母爲,非王非天,亦非沙門、梵志所爲,汝本自作惡不善業,是故汝今必當受報”。

  

  在該經中,較爲具體描述了各種地獄的一些情況。關于地獄的種類及具體懲處細則,各種經典中記載有所不同。《長阿含經·世記經·地獄品》將地獄定爲八個,數量比較確定,經中說:“佛告比丘:此四天下有八千天下圍繞其外,複有大海水,周匝圍繞八千天下,複有大金剛山,繞大海水。金剛山外,複有第二大金剛山。二山中間窈窈冥冥。日月神天有大威力,不能以光照及于彼。彼有八大地獄,其一地獄有十六小地獄。第一大地獄名想,第二名黑繩,第叁名推壓,第四名叫喚,第五名大叫喚,第六名燒炙,第七名大燒炙,第八名無間。”經中對地獄的描述,或者說地獄所具有的共同特點,要麼焰熱,要麼奇寒,反正都是痛苦難耐,將人折磨得死去活來,其苦患達到了無以複加的地步。這裏我想再簡單地介紹一下《長阿含》裏所說的八大地獄:

  

   (1) 想地獄,又作等活地獄。墮生此處的衆生,手生鐵爪,互見時懷毒害想,以爪相掴。或因心意濁亂,掴裂自身,至血肉竭盡而死。然冷風一吹,皮肉還生,複受前苦。凡犯殺生罪、毀正見、誹謗正法者墮生此獄。

  

  (2)黑繩地獄。此獄獄卒,以熱鐵繩縱橫捆縛罪人之身,或斫或鋸。所受苦惱,十倍于前。凡造殺生、偷盜罪者墮生此獄。

  

  (3) 推壓地獄,又作衆合地獄。諸鬼卒驅罪人入兩鐵山間,罪人受兩鐵山之擠壓,肉骨碎裂。凡犯殺生、偷盜、邪淫罪者,墮生此獄。

  

  (4)叫喚地獄,又作號叫地獄。或將罪人投熱镬中煎煮;或將罪人驅入猛焰火室;或以鉗開罪人口,灌入烊銅,燒爛五髒。凡犯殺、盜、邪淫、飲酒者墮生此獄。

  

  (5)大叫喚地獄,又作大叫地獄。此獄罪人所受之刑罰如前之叫喚地獄,其苦更甚于前。凡犯五戒者墮生此獄。

  

  (6) 燒炙地獄,又稱焦熱、炎熱地獄。令罪人臥熱鐵上,由首至足,以大熱鐵棒打碎成肉糜。凡犯五戒、邪見者,墮生此獄。

  

  (7) 大燒炙地獄,又作大焦熱、極熱地獄。此獄罪人所受刑罰如前,其苦更甚于前。凡行殺、偷、邪淫、妄語、飲酒、邪見及汙淨戒僧尼者,墮生此獄。

  

  (8)無間地獄,又作阿鼻地獄。此獄罪人所受之苦,無有間歇。凡犯五逆罪者,墮生此獄。

  

  上述的八大地獄,每一地獄各自又有十六小地獄。罪業分上、中、下叁品,凡犯上品罪業者,墮生大地獄;犯中、下品罪業者,墮生小地獄。

  

  當然,關于地獄的話題,似乎不在我討論的重點之列,我們只作一些大體上的了解就可以了。我想說的是,其實諸如生老病死四種天使,對于我們平凡人來說,似乎無可避免。我想,有生必有死,這是常識性的問題。人生在世,哪個人不生病,哪個人不死亡?縱然活個千年萬年,也有與世界作最後告別的那一天。但是,對于所謂的“治罪”——即墮入地獄中去活受罪,我想我們只要把握住自己的身、口、意叁業,是完全可以避免掉的。畢竟地獄總是與罪大惡極聯系得更爲緊密,對于大多數渾渾噩噩地世俗人來說,只要不犯十惡,我想墮入地獄的概率,還是微乎其微的。

  

  總之一句話:勤修十善業,遠離“五天使”,從自己做起,從現在做起。

  

  用一句大家都時常挂在嘴邊的話來進行總結,叫做——

  

  活在當下!

  

  (界定 3月9日晚,于南海普陀山)

  

《漫說《中阿含》(卷十二)~B 二、天使經》全文閱讀結束。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