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漫說《長阿含》(卷十二)~G 叁、大會經

  

叁、大會經

  

  說法地點:釋翅提國迦維林中

  

  參加人員:大比丘衆五百羅漢、十方諸神妙天

  

  經中大意:本經敘述佛陀在于釋迦國的迦維林中時,十方的諸神妙天都來集聚于其處,都禮敬佛陀及佛的弟子。這時四淨居天也到其處而以偈贊佛。地神和帝釋天,及諸神、神的眷屬們,也都來集其處。佛陀爲了降伏他們的幻僞虛妄之心,而結咒語。因此,八萬四千的諸天,都聽佛所說,而皈依佛法。  

  

  關于這部經,是由四淨居天對佛陀及諸比丘的贊歎頌偈而引起,然後佛陀也說諸神咒以降伏他們的虛幻之心念。至于這些神咒,我就不多說了。我在這裏只是想把這些偈頌稍加譯解一下。

  

  一、四淨居天的偈頌分別是:

  

  1、今日大衆會,諸天神普集;皆爲法故來,欲禮無上衆。

  

  譯解:今天在此大會當中,諸天神都皆普集齊到,都是爲佛法之故而來的,也都欲來禮拜無上的大衆〔無能勝的大僧伽〕之故。

  

   2、比丘見衆穢,端心自防護;欲如海吞流,智者護諸根。

  

  譯解:比丘們都觀見一切爲穢汙的。因此,都端正其心,而自防護。知道欲染乃如大海之吞沒諸水流那樣,因此之故,有智慧的人,都防護諸根。

  

  3、斷刺平愛坑,及填無明塹;獨遊清淨場,如善象調禦。

  

  譯解:斷除煩惱刺,也平滿愛欲之坑,以及填充無明的塹溝,而獨遊于清淨的道場,猶如善于調禦象的人。

  

  4、諸歸依佛者,終不墮惡趣;舍此人中形,受天清淨身。

  

  譯解:諸歸依佛法的人,終究不會再墮入于惡趣,舍棄此人間中的形體後,會受清淨的天身。

  

  二、佛陀稱贊諸天神衆的名號而說的偈頌:

  

  諸依地山谷,隱藏見可畏;身著純白衣,潔淨無垢穢。天人聞此已,皆歸于梵天;

  

  今我稱其名,次第無錯謬。諸天衆今來,比丘汝當知;世間凡人智,百中不見一。

  

  何由乃能見,鬼神七萬衆?若見十萬鬼,猶不見一邊;何況諸鬼神,周遍于天下?

  

  譯解:諸神依止在于大地當中的山谷裏的,都隱藏(禅定裏)其見,而實在令人可敬畏的。他們的身都穿著純白之衣,爲一潔淨而沒有垢穢的神祇。天人們聽此說後,都歸于梵天界。現在我要稱說他們的名字,有次第而不會有錯謬的。諸天衆今天到這裏來大集,比丘們!你們應該要曉得!世間的凡夫的智能,一百倍的智能也不能看見其中之一。怎麼理由乃能看見七萬大衆的鬼神呢?假若看見十萬的鬼神,猶然看不到其一邊〔指十萬鬼神爲小數〕,更何況諸鬼神乃周遍于天下呢?

  

   叁、佛陀針對于魔衆而對大衆們所說偈頌是:

  

  汝今當敬順,建立于佛法;當滅此魔衆,如象壞花藂。

  

  專念無放逸,具足于淨戒;定意自惟念,善護其志意。

  

  若于正法中,能不放逸者;則度老死地,永盡諸苦本。

  

  諸弟子聞已,當勤加精進;超度于衆欲,一毛不傾動。

  

  此衆爲最勝 有大智名聞;弟子皆勇猛,爲衆之所敬。

  

  釋解:諸位比丘們:你們現在應當要以敬順之心,來建立于佛法;應當消滅這些魔衆,有如大象毀壞花藂那樣。要專念而沒有放逸,要具足清淨之戒;要定意而惟念,要善護其志意。如果在于正法當中,能夠不放逸的話,就能度盡老死的大地,而能永盡諸苦之本的。諸位弟子們聽後,就應當勤加精進,應該超度于衆欲,應該連一支毛也不會被其傾動。這種衆生就爲之最勝的,是有大智,而名聞的人。弟子們均爲是如此的勇猛的人,都爲大衆所恭敬的!

  

  在這部《大會經》中,我們又一次見到了魔王波旬的身影,這是倒有點令我意外的。在前面的一些經中,我們可以在《散陀那經》中,佛陀在烏暫婆利梵志女林處說法,到法會結束的時候,佛陀發覺空氣中彌漫著魔王的氣息,他趕緊帶著散陀那居士騰空而去。那麼此時佛陀說了這些神咒,而且大衆中絕大部分都是具備五通的比丘與天神諸聖衆,在這種場合裏,波旬也敢跑來鬧事?而且,這位魔王見到大家都聚在佛陀的身邊,心裏覺得很不舒服,就“懷毒害心”,于是他就産生了惡念:“我當將諸鬼兵往壞彼衆,圍繞盡取,不令有遺”,于是他就“即召四兵,以手拍車,聲如霹雳,諸有見者無不驚怖,放大風雨、雷電、霹雳”,殺氣騰騰,直奔迦維林而來。

  

  通過上面的一段經文記述,我似乎産生了這樣的幻覺:

  

  第一,我們常說“降妖伏魔”,釋迦成道前也曾與魔王鬥法,最終獲勝。可是後來佛陀成道後,一直到臨近涅槃,我們隨時都可以見到魔衆的身影。是不是成佛以後,也無法徹底擺脫魔王的糾纏呢?

  

  第二,魔王似乎是不可以徹底降伏的。倘若可以徹底降伏,那麼爲什麼他仍然可以帶領千軍萬馬向迦維林殺奔而來呢?

  

  第叁,魔王勢力範圍很大,實力也很強勁,就連佛陀也避他叁分,在佛位以下的諸位菩薩、辟支佛、羅漢看來不是魔王的對手;那些天神對魔王來說,似乎更是不在話下了。

  

  第四,這裏的魔王,究竟是真實存在,還是虛幻不實的心理障礙因素?我在前面文章中,把這個魔王理解爲我們無始以來與生俱起的“心魔”,看來這個觀點還是不全面的。我們試想一下,佛陀爲大衆說法誦咒,目的就是爲了驅除我們心中的各種魔障結使,而在這次大會中,有“八萬四千諸天”都達到了“遠離塵垢,得法眼淨”的境界,可是偏偏此時魔王卻來搗蛋搞破壞。這二者之間似乎存著令人頗感迷惑的聯系。這個“魔”,究竟是實體,還是幻體?

  

  對于這些問題,我沒有辦法搞得清清楚楚,還是祈願方家指點吧。(2008年9月29日)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