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漫說《長阿含》(卷二)~G 當取滅度

  

  此時,意想不到的事情發生了,那就是魔王波旬的再次現身。作爲魔王,他自然對阿難是沒有興趣的,因爲他幾乎不費吹灰之力就可將阿難拔弄得神魂顛倒,他的最主要目標當然就是針對著佛陀。如果我們稍稍涉獵一下佛陀的整個應化曆程,就會明白無誤地發現,這個魔王無時無刻不是跟隨著佛陀,隨時伺機而動。魔王波旬公開露面,直接與釋尊交鋒,至少有叁次。第一次,是佛陀曆經了六年苦行,然後在尼連禅河中沐浴後,接受了牧女善生的乳縻供養而恢複體力,于菩提樹下經過四十九年的靜慮思維,最終覺悟的最後時刻。此時波旬出現了,他做釋迦的思想工作,說你別去成佛了,跟著我們幹算了,我們會給你種種好處,決不會虧待于你。魔王的的軟硬兼施,換得了釋迦佛的嚴辭拒絕,最後波旬承認失敗,但他並未就此罷手,而是尋找下手機會。第二次,是釋尊成佛以後,陶醉在無限的法喜禅樂之中。他很是歡喜,原來成佛後的滋味是如此地殊勝啊。此時他在想,他自己已經獲得了無上覺悟,那麼需要不需要把這種無上的真理向衆生們宣說呢?正當他猶豫不決之時,魔王再次現身,對他說:你自己成佛不就好了嘛,何必去教導別人也成佛呢?這個世界上的人都是剛強難以調伏的人,要想讓他們覺悟那是相當困難的。魔王波旬的用心顯然是險惡的,但是他所言並非完全虛妄。我們在《地藏菩薩本願經》上可以找到依據:“是南閻浮提衆生,志性無定,習惡者多,縱發善心,須臾即退;若遇惡緣,念念增長”(《囑累人天品第十叁》),在這種情況,宣揚佛法是件多麼艱難的事情。魔王的話,使釋尊更是舉棋不定。後來大梵天王見勢不妙,趕緊下界來乞求佛陀開演經筵,廣利衆生。第叁次,也就是在佛陀最後的生命歲月裏,魔王波旬反複地催促佛陀:“你身爲佛陀,還有什麼可牽挂的?趕緊滅度吧,現在正是好時機!”然而佛陀再一次拒絕了魔王波旬,說你不要再說了,我什麼時候涅槃,我自己心裏清楚,用不著你來多嘴多舌。現如今我的弟子們都不在身邊,他們許多還無法做到“自調”,所以現在還未到涅槃的時候。

  

  魔王波旬聽後,就對佛陀說:想法初您在尼連禅河旁邊的“阿遊波尼俱律樹”下剛成就正覺的時候,我就曾經勸你可以涅槃了,你以弘揚正法爲名而拒絕了我。現在你有了這麼多的弟子,佛法遍布天下,你爲什麼還不涅槃呢?

  

  面對波旬的詢問,佛陀給了一個明確的涅槃時間表:“是後叁月,于本生處拘屍那竭娑羅園雙樹間,當取滅度。”魔王波旬一聽,就像個小孩子般地歡喜雀躍,“忽然不現”——魔王的目的終于達到了,他從此可以美美地睡個安穩覺了。

  

  佛陀生起了入滅的念頭後,天地間便立即有了強烈的反應:“地大震動,舉國人民莫不驚怖,衣毛爲豎”。看來聖人的離去,會引起自然界的一些異常變化,這種說法果然是真實不虛!

  

  正在靜心思維的阿難一見天地震動,便慌慌張張地跑到世尊面前,向世尊頂禮請教這到底是怎麼一回事。佛很慈悲,就爲阿難作了一番原由分析,共八種因緣:

  

  ①地在水上,水止于風,風止于空,空中大風有時自起,則大水擾,大水擾則普地動;

  

  ②得道比丘、比丘尼及大神尊天,觀水性多,觀地性少,欲自試力,則普地動;

  

  ③若始菩薩從兜率天降神母胎,專念不亂,地爲大動;

  

  ④菩薩始出母胎,從右脅生,專念不亂,則普地動;

  

  ⑤菩薩初成無上正覺,當于此時,地大震動;

  

  ⑥佛初成道,轉無上*輪,魔、若魔、天、沙門、婆羅門、諸天、世人所不能轉,則普地動;

  

  ⑦佛教將畢,專念不亂,欲舍性命,則普地動;

  

  ⑧如來于無余涅槃界般涅槃時,地大震動。

  

  上述對大地震動的八種原因分析中,第七項與第八項與佛陀滅度的情形相符合。至于其他種種震動的原因,這裏就不作詳細分析了。

  

  【本卷小結】

  

  第一,本卷爲遊行記的初篇,內容比較繁雜,共由八個故事串連而成。

  

  第二,本卷的核心思想,乃以“七不退法”爲重點,其余皆是圍繞著這個重點而展開。

  

  第叁,佛陀有著十分圓融靈活的授經方式,處處呈現出智慧的火花。

  

  第四,初步梳理出佛陀所擁有的一套完整實用且十分科學的的管理學思想。

  

  第五,初步體會出佛陀時代社會生活的廣闊畫卷,人民生活的輪廓狀態。

  

  第六,佛陀的平等慈悲的思想理念。

  以上爲第二卷的全部內容。(2008年8月31日初就于普陀山佛教協會)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